第五百八十一章 昔年往事八(3 / 4)
下第一。”
一个是退隐江湖三十年,无敌天下一甲子的武学造诣最高者,一个是纵横天下半甲子,败尽当世无敌手的武学新晋最强者,新旧争锋,艳惊四座,两人同为天下第一,代表着各自时代的武者巅峰,欲以一战决唯一。
这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过程令人叹为观止,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就在场间即将分出胜负之际,浴血鏖战的两人竟是同时收手,外人或许不明所以,唯有百祝融自己清楚,再打下去,他必败无疑,而那位昔年的天下第一心里也很清楚,此战可胜,但代价颇大,他不愿双方两败俱伤,更不愿眼前这样一个千古罕见的武学大才就此泯然于世,故而微笑抱拳,飞身而去。
言道:“你一身武学已然圆满,但终究年轻,其中火候仍有欠缺,三年后,待你登峰造极之时,你我再来于此,一战定胜负。”
三年后,百祝融堪破至极,更进一步,走向了武学的最巅峰。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当时江湖各派的绝顶高手,及皇帝陛下相继到场,这一战如约而至,历经半日光阴的鏖战,最终以百祝融险胜一招而决出了胜负。
无敌一生,终尝一败,那位曾经天下第一的老人释然一笑,洒脱离去,以这样的方式彻底淡出了江湖。
百祝融默默看着那抹渐渐远去的苍老背影,抱拳行礼,由衷敬佩,自此,他成为了那个当之无愧的武林唯一,败尽天下,举世无敌,后回到京城,被皇帝陛下亲自加官进爵,敕封为镇国大将军,执兵符,御三军,同时享有“天降真武,不败神话”
的“武神”
之美誉。
事实上,当时皇帝下此决策之时,满朝文武,至少八成皆心怀不满,纷纷上朝谏言,三军兵权事关重大,他百祝融固然武功盖世,天下无敌,但终究是那乡野庶民出身的江湖中人,不谙国之大事,且极难管教,加之,其手足又高坐大学士之位,掌一国文脉,万一
皇帝对此却只有一句话来回应:“朕意已决,诸臣且先退下吧。”
百祝融得知消息,也曾不止一次前去面见过皇帝,自认他一介江湖粗人,实难担此国之大任,希望对方能昭告天下,收回皇命。
奈何皇帝心意坚决,说什么都不肯准允,反倒还将同为大学士之徒的太子殿下推了出来,拜师学武。
不得已,百祝融只好硬着头皮,在满朝文武怪异的目光下接过了那枚天赐兵符,后来,他非但没有让皇帝陛下失望,更让满朝文武由衷觉得,这武神大将军之名,乃实至名归,非其莫属。
六年光阴,百祝融亲率三军,以不世之功扫灭诸国,平定了塞外之乱,后又重出江湖,以武会友,广天下有志大才者于一地,尽数收入麾下,为国所用,此外,他对那位自己三弟的学生,也就是太子殿下,同样是毫无保留,将毕生武学皆倾囊相授,最终,随着太子殿下登基正位,自己的三弟溘然长逝,他放心归还兵符,告别先皇,在先皇与当今皇帝,及众多朝臣的含泪目送下,带着年事已高的妻子离开京城,就此退隐山林。
半生纵横,半生寂寥。
世人对这位同圣师大学士般鞠躬尽瘁,几近功高盖主的武神大将军赞誉繁多,但他自己,却只给自己留下了这样短短的八个字,道尽一生辉煌,难言一世寂寞。
百梦生,文无双。
百祝融,武无敌。
一位文学史上的最巅峰。
一位武学史上的最强者。
文武历史,千古传奇。
两兄弟皆为各自路上的不败神话,同是一国上下的不世大才,他们造就的不仅仅只是家族辉煌,还有一个越以往任何一代的泱泱大国。
父母欣慰,含笑九泉,那么这举国上下的文武学者,又何尝不是以此为荣。
唯一让他们一家人感到遗憾的是,梦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