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阴阳五行之河(1 / 3)

加入书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灵地一岸边疆上,是为无尽的赤地,黄沙漫天,酷热难耐。

相传,在那遥远到不可考究的古旧年代中,这里也曾风光灿烂,山水迷人。

只是毗邻烬土一岸,受先天火道法则的影响,渐渐生机凋零,山倒河枯,最终历经漫长岁月的更迭,演变成如今的寸草不生之所。

不过在某些地方,依旧存有生机。

毕竟灵地孕育的先天土形法则,同样不容小觑。

事实上对于五行界各地之间的因果关联,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这些争议不在寻常,存乎自古诸神。

“金漠”

、“泽林”

、“蓝海”

、“烬土”

、“灵地”

,所谓五方代表五行,以此相互成环,中载阴阳流转,即五行之界。

但此界版图的五行顺序其实和人们正常定义有所不同,倘若真要将其进行排列,应如:“金”

、木”

、“土”

、“火”

、“水”

且五行五方天地并非紧紧相接,而是相互隔开在一条流转阴阳,内蕴五行的大河之中,世人通常将其称之为“阴阳之河”

,“五行大河”

这条大河极其神秘,连通五行,对接阴阳,看似禁止不动如虚无,实则自古流淌,历代诸神曾对此有过漫长岁月的钻研,却都是难有所获,各持看法。

无人知晓它的流动走向是什么,亦无人知晓他到底是源自五方天地,还是此界终极所在的———“阴阳运转之地”

有人言,宇宙之初蒙昧,混沌分化阴阳,阴阳造化五行,五行演化乾坤,进而孕育万物。

那阴阳之河本是源自阴阳运转之地,历经无尽岁月的演化,逐渐造生五行,后才有了如今五方天地。

也有人言,五行大河应是源自五方天地,乃先天五行本源之气流转,于时光中合炼阴阳,中极汇聚,最后演化出了那阴阳浩瀚之地。

还有人言,此河先天而存,自古不灭,乃乾坤寰宇之源初,阴阳五行之根本,若可窥得其中,可解一切造生演化之奥妙。

各类言辞广为流传,相互辩论,始终难以解得根本,道明真正所在,渐渐地,关心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此河固然非凡莫测,对诸神而言,并不存在什么实际性的影响,横渡其中如履平地,根本限制不到他们在五方天地自由来返,只要锁定方向,避开中心阴阳汇聚最可怕的区域,连依次途径各地穿梭都不需要,沿着河流跨越,即可直达目地所在。

但这仅限于天地神明,及以上的存在。

凡道生灵若涉足其中,多半九死一生,甚至有去无回,少有人能抗衡那种法则。

当然,人间大能尚且也可横渡,只是存在一定风险,时间久了,会受到法则侵蚀,渐渐崩灭,尤其迷失者,如不及时找到去返回之路,必死无疑。

因此,在五行之间的边疆地域,往往能见到数之不尽的古阵神台。

一些出自神族手笔,一些则是人间大能所构建,还有一些流传自古代,很多均已损坏,仅少部分得以修复,掌控在那些一二流势力手中。

而当中最被人推崇,却是属于各方人间大能所构建的传送阵,究其原因无非就一个———“便宜”

只要不碰上那些喜欢故意刁难的“黑要命”

势力,一般来回一次,也要不了太多灵宝道物,人人皆可登之。

不过俗话都说,贵有贵的道理,便宜自有便宜的弊端。

虽然各方大能构建的传送阵相对其他比较实惠,但却存在“致命”

缺陷,那五行大河中的法则流转不息,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