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 第七十二章 维亚德林的信(4K二合一)(3 / 5)
那种“不同于刻板印象的、气势磅礴的、带有抗争和思辨意味的葬礼进行曲”效果。
范宁在它的开头继续采用了“安东·科纳尔式”的雾状音带技法,但气质却与《第一交响曲》开头,那种带着凉意和湿气的,极弱极轻极高的la音背景截然不同。
如果说《第一交响曲》引子部分的弦乐写法,是“悄无声息的降临渗透”,那这里的引子则是“从寂静中突然撕扯而出”——
在弦乐组突如其来的不安震音之下,低音提琴旋风般地奏出“诘问动机”的片段,这个音响效果,来源于范宁脑海中“某种预示性画面的莫名灵感”:黑暗笼罩的寂寥墓地之中,突然辉光破晓,土壤皲裂,石碑晃动。
但这个画面就像倒叙手法一般,很快随着引子澹去,保留的仅仅是始终在低音区游走变形的“诘问动机”,在此背景下,乐曲接下来进入“葬礼”的呈示部,有似庄严拷问的第一主题,田园牧歌风格的第二主题,以及象征着希望和救赎的,像号角一样的第三主题…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极尽拓展的奏鸣曲式结构,范宁一贯运用了他喜爱的复调技巧,在庞大的呈示部主题群后,写了三段精彩而性格各异的展开部,以及更浓缩精简,更富有戏剧性的再现部。
在读完多个音乐家的一生后,他满足了自己对死亡的探讨欲和表达欲,找到了那个“更高的角度”,成功地让逝者庄严地躺在了花环之下,也让其一生从“洁净无瑕的镜面中反映了出来”。
但处在收尾工作的范宁却开始有些迷惘了。
他觉得这首葬礼进行曲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
或者说,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随着曲子进行而自然而然提出的:“葬礼结束是死亡不错,所以人死亡后到底会怎样?死后的世界是如何如何的?短暂的一生相比于漫长到恐怖的‘世界存在时间’而言,到底有没有意义?”
范宁突然想到了身患白血病的卡普仑,他比起那些终日庸碌者,也算是找到人生意义的人了,可不免也如此这般发问:
人的一生是否就只是一个可怖而巨大的恶作剧呢?
现在的曲子…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或许,自己需要的是一部内容更丰富、背景更宏大、逻辑更严密的交响曲,但对于其他乐章该如何写,自己目前并没有太过清晰的想法。
“冬冬”两声轻轻敲门,打断了自己的思绪。
“哪位?”范宁持笔抬头。
“范宁先生,是我。”房间外面传来罗尹的声音,“今晚进来一下还方便吗?”
范宁吱呀一下拧开房门,随即闻到了空气中沐浴后的澹澹香波味。
“八九点了,还不休息?”他看了一眼换上澹雅的白色连衣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