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2 / 6)

加入书签

自然上来了。

    如此,以后的科举之中,自然不再是世家一家独大了。

    故而,这是对于世家力量的打压。

    可是,世家如果过度衰落的话,世家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不断失去,那么,士大夫阶层也该彻底崛起了。

    不管是世家阶层或者是士大夫阶层,都有优有劣。任何一个阶层一家独大,对于朝廷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任何事情如果做的过了,就算是好事,最后也不见得好了。

    而无疑,这一届的科举考生是极其的幸运的。

    以往的科举,每一届就算是往多了算,可能也只会招录个百人出头。如果是少的话,甚至可能只有个几十人。

    能够中了进士的,那已经不只是百里挑一了,而是两三百里挑一。最极端的时候,甚至平均五百个考生里面才会录取一个。

    而且,这还只是按照参加会试的人数来看,要知道,有资格参加会试的,那都是通过童试和乡试两级一级一级考上来的。

    算上前面两级的话,不客气的说,能够成为进士的,每一个都是万中挑一的人中龙凤。

    但这一次,为了接下来的大战需要,一但打赢的话,将会打下大量的地盘,需要基层官员进行治理。

    故而,这一次的科举,计划之中,可是要录取三四百人的。

    当然,实际的人数还是要根据这一次科举的质量来定的。

    毕竟,参加科举学生的质量好的话,多录取几个也无所谓。可如果质量不行的话,那自然不可能强行录取这么多。

    其实,三年一次科举,每一届招录几十个人,最多也就一百出头,正常情况下,对于朝廷来说,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用人需求了。

    毕竟,不管是蓝星的古代中国,又或者是在这天启异世,科举都不只是唯一的选官途径,而且是朝廷录取官员的途径之一。

    除了科举之外,还有恩荫补官、流外入流、军功授官、荐举、进纳补官等多种做官方式作为补充。

    而科举也只是最主流的一种,当然,最主流的,但却不代表是当官数量最多的一种。

    每年朝廷官员最主要的来源,其实并非是科举,而是恩荫补官。

    这是指因父祖的官爵或功绩而得以入仕的途径,高级官员的子孙可以凭借父祖的官爵或功绩直接入仕,担任一定的官职。

    正是因为自古以来都有恩荫补官这种选官的制度,作为其余选官制度的搭配,故而,上至朝廷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才会挤破了头,想要加官进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