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藏兵于兵(4 / 5)

加入书签

们的东西,就能回到从前……”

    李延宗扶他起身:“从前是什么样?是乡绅说了算,县令看脸色,穷人死了都没人问。现在至少,你的委屈能被人听见,你的错误能被纠正,你的妹妹敢给朝廷写信讨公道。”

    他指着窗外雨幕中的书院灯火:“你看,那么多孩子在里面读书。他们将来不会像你一样,因为不懂规则而受害。他们会知道怎么申诉,怎么核查,怎么投票。这不是完美的世界,但它是会越变越好的世界。”

    赵铁柱最终放下刀,自愿投案。经百人评议团审议,因其未造成实际伤害,且有悔意,判处社区劳役六个月,并强制参加新政普法班。

    此事传开,民间议论纷纷。有人赞其宽仁,亦有旧势力讥讽:“李延宗装了一辈子傻,如今连刺客都纵容,可见其伪善本质。”

    李延宗不予回应,只是在次日讲学时,对学生说道:“治理天下,最难的不是惩恶,而是给人回头的机会。如果我们都坚信制度的力量,那就该相信??正义不仅能惩罚错误,更能转化人心。”

    又一年春,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于长安举行。十七国代表齐聚,展示各自根据《安西治理录》推行改革的成果。吐蕃带来第一部平民宪法草案;回纥展出全民税收透明系统;粟特城邦甚至尝试了“轮流执政议会制”。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来自南诏山村的女孩站上讲台。她穿着粗布衣裳,普通话生涩却坚定:“我村原无学堂,去年讲武堂毕业生来建校,教我们识字、记账、开会。上月,我们投票决定修桥,否决了族长私建祠堂提案。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人’。”

    全场寂静,继而掌声如雷。

    李延宗坐在角落,默默流泪。

    当晚,皇帝遣使送来一道密旨:拟立其为“辅政亲王”,位列三公之上,总理天下新政推行事宜。

    他焚香沐浴,提笔写下辞表:

    >“臣本寒门子,侥幸得遇明主,幸有诸生协力,百姓信从,方成些许事业。然制度之功,不在一人,而在万众。今民心已醒,火种遍野,纵无臣在朝,亦不可熄。

    >

    >惟愿陛下持此信念不变:

    >??百姓非草芥,而是江山根基;

    >??权力非私器,而属天下公器;

    >??变革非危局,实乃常道。

    >

    >臣年迈体衰,志在育人。请许臣终老书院,为更多孩子点亮第一盏灯。”

    使者带回的,不是圣旨收回,而是一块玉牌,上刻四字:“天下师表”。

    十年后,伊州清漪书院扩建为“华夏新政研究院”,每年培训数千名国内外官员。李延宗白发苍苍,仍坚持每日授课两时辰。他的课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