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情往来: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4 / 6)

加入书签

sp;这玩意儿得过好几年后,糖厂才会重视起来,然后回收加工做成饲料。所以李龙还有几年的红利期。

    不光是这个,抬把子也能干几年,收割机也是。

    等这几项成了夕阳产业,李龙觉得新的机遇就可以开始了。

    那时候就不像现在这么小打小闹了。一台新式轮式拖拉机,一天一夜可以犁地近四百亩。一亩地的耕地费,在两千年左右是八块钱。

    而在一零年的时候,是二十块钱。

    两个人轮换,一天就可以挣三千多块钱——当然,去掉人工和油费及损耗折旧,一天怎么也两千多了。

    而大型采棉机时代,滴灌的棉花一亩地产量在四百公斤左右,一公斤机采费从一毛钱开始到后面四毛钱左右,再后来变成亩收,一亩地一百六左右。

    一台采棉机一个采棉季能采棉几千亩,毛收入接近百万。

    当然实际可能达不到这么多,毕竟出了本地范围,到其他地方采棉,地块需要联系,中间有路程时间等。

    但即使如此,保底两千亩还是有的。

    在三四十年后,本乡最大的农户,自家承包有上万亩棉田,三台采棉机,想想那收入。

    这些念头和信息在李龙的脑海里也只是闪了闪,那都是以后的,现在,自己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吧。

    他在屋子里逗了会儿明明和昊昊,杨大姐去忙会儿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准备下午饭。

    李龙在等明明昊昊睡着后,便去外面,开始从厢房里把肉拿出来装好,然后还有那张黄羊皮。

    他在玛县不认识比较好的鞣皮子的人,这事得去北庭或者乌城。既然是给老娘做皮袄,那就好好拾掇一下。

    晚上,李龙等明明昊昊睡着了,把要去北庭和乌城的事情给顾晓霞说了一下。

    “要不要休息几天再去?”顾晓霞有些担心的说,“这些天你基本上就没停过,去奎屯跑了两趟,在队里又是宰羊宰牛的,石城也跑了两趟,身体能受得了吗?”

    八十年代的北疆和三四十年后不一样。从玛县跑到奎屯这一百多公里,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那就是非常远的路程了。

    毕竟走路的话需要好多天,班车一天不一定能赶上一趟。

    顾晓霞虽然在教育局上班,成了国家干部,但基本上出差远点儿也就是县里的几个远处乡镇。奎屯对她来说,是非常远的,当然乌城也是。

    “没事,一天就跑一个来回,不算远。”李龙两世为人,上一世玛县到奎屯,跑高速快点儿不需要一个小时,去乌城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真不算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