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打瓜籽的前景怎么样?(3 / 7)

加入书签

他们到地里的时候,梁家三兄弟早就过来了,正把打瓜往一起堆着。旁边还有村里其他人在看着说着话。

    听到拖拉机声响,有人离开,有人还在。眼早上天凉,没人吃打瓜,但都好奇。

    事情经过传播,大家已经知道打瓜是要留籽用籽的,怎么弄籽出来还是个问题。李家搞了这么个土办法让大家挺新奇,都想看看,当然,未尝没有想学的意思。

    毕竟种粮食能吃饱,想要致富有点难。

    李家种打瓜算是开创了先河,经济作物通常都比粮食作物值钱,如果李家种这个真赚钱了,村里会有许多人跟风的。

    往后推四十年都是这样,农村种地,要讲科学很难,但要讲跟风太容易了。

    所以真想富是不容易的,本身农民就处在信息端的最末尾,通常都是别人发财了,他们才知道这个信息,跟上去的时候就已经成了韭菜,别人已经赚够了钱抽身离场了。

    比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类的。

    还有这边曾经发生过的雪菊、黑枸杞之类的。资本的游戏,从来都是不带农民玩的。

    当然,李家的这个不一样,这是从村子里开始的,这个可以跟。

    梁家兄弟看着拖拉机开进了地里,便迅速过来帮忙把大锅卸下来定好位。李龙发现梁老大他们已经在前面的位置弄了个坑,这样大锅座下去后就比较稳了。

    架上板子,梁老大梁老二立刻就开始压打瓜了。

    李龙和李建国也在压,旁边就有人问着。

    类似能不能压干净,这一亩收多少公斤,往哪里卖之类的。

    李建国偶尔说两句,基本上都是李龙在回答。反正他年轻,但会赚钱,大家也信服他。

    但真要说错什么,别人也没办法挑理,毕竟“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没办法去苛责一个二十岁的人有多严谨、多利害。

    “一亩地就一百多公斤两百公斤,现在能收的就只有炒货厂和种子公司。”李龙倒也没隐瞒,该说的都说,至于哪里的炒货厂,哪里的种子公司,那就另说了。

    实际上这些人以为李龙种了,那种子就应该好搞。但实际上明年再种的话,有很大可能,其他人去种子公司买种子,就是买的李家种出来的瓜籽。

    毕竟这年头种打瓜的不是没有,但少。

    “这一公斤能卖多少钱?”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一块多吧?”李龙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他并不想说三块多,毕竟那个数字有点吓人。

    想想吧,眼下小麦一亩地好的收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