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信息lv3,国际数论会议特邀【二合一(3 / 5)
但这天他却被严伟豪和高科拽住。
“铭哥。”
“你可要帮帮忙啊这回,今年冯教授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提高不少。”
“说怕我们答辩的时候丢他的脸,到现在大家论文都还没有过稿呢。”
“再不完成估计真要延毕。”
图书馆自习室内,严伟豪同徐铭说着,从脸上神态和黑眼圈能看出确实被论文折磨的不轻。
话音前脚刚落,紧接着旁边高科便接茬补充。
“这几天我们都熬好几个通宵了,只能来找你请教。”
他们先前瞧见学校喜报,和未名社区内容,得知徐铭的毕业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并发表,心里可谓是直接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尤其看到自己的毕业论文,却写的如此艰难,差点被打击到破罐子破摔。
况且他们三人还同属一个学习小组。
这差距未免太大了点。
最终为不过多打扰到徐铭,便只在手机上发送了短信进行祝贺。
然眼看时间越来越少,就快进行院内答辩,为不让自己延迟毕业,两人商议后决定向徐铭请教,也好早日把毕业论文给完成。
徐铭望向两人期待的眼神,对此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关于今年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提高的事,他肯定了解到不少。
说起来还和他有点关系。
手握着一篇在数学年刊发表的毕业论文,届时答辩必然会大放异彩,无论导师还是学生脸上都能感到有光。
可要知道凡事就怕对比。
有徐铭的珠玉在,势必暴露出其他论文各种问题。
在如此情况下,如冯长平这样的教授,选择提高毕业论文的要求起码脸面上能过得去。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铭便不再保持沉默,当即点点头同意下来。
“我先看看吧。”
虽说他没给别人指导过论文,但以自身目前拥有的撰写论文水平,给出些建议想来还是没问题的。
而严伟豪和高科听到这句话,顿时眼冒精光。
连忙打开自己的论文。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便针对两人的论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指出错误的方向,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
不得不说他在论文这块确实有天赋,听的两人如小鸡叨米似连连点头,脸上浮现出的表情逐渐兴奋起来,显然从中明确不少思路。
差不多持续两个多小时,才算给此事画上圆满句号。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在答辩前,完成修改通过冯长平教授的审查。
幸亏他们是在预约的自习室中进行,否则看到徐铭讲解毕业论文写作,估计来听课的大四学生能把房间挤满,。
当然这对徐铭来讲只算作小插曲,并没有把事情太过放在心上。
四月份的数院,最热闹的话题依旧是挑战杯。
不过主要人员变成了大一新生。
徐铭自然不会过多关注,周一早上经过信院刚好碰到郭昊强师兄,两人便结伴前往卫星联合技术实验室。
参加每周的项目例会。
例会由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位教授主持,分别负责电离层延迟修正的第一小组,和多路径抑郁第二小组全部项目成员参加例会。
“针对北斗二号电离层延迟误差,我们第一小组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
“正尝试利用国内十五个监测站数据,建立分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
“将电离层tec分解为背景场即分形插值,以及扰动场神经网络预测,同时联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实时导入地磁指数修正模型参数。”
“我们有把握修正后,能提高卫星的定位精度。”
伴随第一小组代表介绍完目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