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这下坏了,老家伙们想挖墙脚【二合(2 / 5)
国际数论会议,被海外媒体称作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目前是燕大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的在读研究生。”
梁占军对于孙稼栋院士,无疑是打心里敬佩,在听完这番话后可谓惊讶不已。
显然没有想到,孙院士会对一个学生,有着如此之高的评价。
要知道哪怕项目内的教授研究员,有时候工作不到位还要被孙院士点名批评。
“燕大有这种人才,我倒是对今天的结果越发期待。”
他短暂顿了数秒方回过神,瞥眼看向正坐在电脑前专注屏幕的徐铭,郑重脱口抛出这样一句话。
至于在场的其他博士后,甚至副研究员教授,眼中则都不免闪过羡慕之色。
刚二十岁便成为双料研究生,还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被北斗总工程设计师称赞,足以想象以后会有多高成就。
与此同时。
作为当事人的徐铭,竟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被同学称赞和受到院士夸奖,感觉上那可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他并没有多说什么,依旧目光炯炯紧盯屏幕。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平均定位精度数值,也终于反馈到监控室。
“动态水平精度0.61米,高程1.21米。”
梁占军注意到屏幕中数值,率先张大嘴巴喊出声。
俨然被这个数字惊的不轻。
反观黄运良满脸淡然,只是嘴角浮现出笑容,比较随意的评价上一句。
“今天的实地测试,动态定位精度倒是比我们的仿真实验室验证高出些。”
而孙稼栋院士则激动的站起身,对此赞不绝口。
“好。”
“这才是属于我们的国产定位精度。”
……
正当大家沉浸在这份激动氛围中时,系统监控室内很快又响起新的播报。
“移动目标即将进入涵洞隧道。”
随着话音落下,顿时又重新吸引大家注意力。
众所周知。
卫星导航系统除需保证城市峡谷场景下,定位精度在合理范围内。
面对复杂环境下,卫星信号丢失严重,仍不能出现偏差太大的漂移。
否则便无法称作成熟的导航系统。
需针对这块,进一步修改优化算法才行。
这点对于补偿算法,可以说是比较大的考验,必须严阵以待。
就这样在大家耐心等待下,最终数据终于出现。
许崇兴紧盯着屏幕,这次他第一时间,向众人宣布反馈过来的结果。
“信号丢失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移动目标定位精度全程保持在0.73米左右。”
和刚才让大家感到惊喜不同,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孙稼栋没有任何迟疑,当即伸手双手在控制室内鼓掌。
“我们做到了。”
包括梁占军在内的其他人,自然都紧跟着鼓掌。
直到声音逐渐停下,黄运良这才主动询问,对北斗后续做法非常期待。
“孙院士。”
“我们啥时候正式公布,关于国产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数值”
“等这次测试项目全部结束吧。”孙稼栋同样比较期待的回答这句话。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不单单是只国内使用,目标群体还有那些没有自己的定位系统的国家。
既然是要和gps抢订单,就绝对不能低调。
必须亮出最好的数据让所有人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比gps更加精准。
而这时梁占军则微皱起眉头。
顿了下才讲起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不过以海外媒体的尿性,估计会对我们的北斗导航定位精度提出质疑。”
“这可是他们的传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