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燕大有自己的陶哲轩【二合一】(3 / 8)
么又多补充句。
“我和数学年刊的主编彼得·萨纳克相熟,以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是同事,到时会推荐你的这篇论文。”
“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审稿发表。”
徐铭将田纲院士的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不由得涌现出喜色。
既然要把这篇毕业论文投稿,那肯定是越快越好。
需知数学年刊作为数学界顶刊,由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机构发行,截至目前已经有着一百多年历史,
平均审稿周期最少都在六个月,相比数学领域其他期刊较为漫长。
但若有数学界的知名作者对论文推荐,优先审稿的话流程上能节约不少时间。
这显然是好事。
正当徐铭想着这些时,导师张鲁平的声音下秒突然在耳旁响起。
“能让田院士开口帮忙的论文,这几年整个燕大可都找不出几份来。”
徐铭闻言自是没能半分耽搁,连忙近前两步向田纲院士由衷表示感谢。
“谢谢田院士。”
“你是我燕大数院的学生,如果能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学校脸上也有光,我作为你的前辈应该适当帮忙。”
田院士看到徐铭的举动脸上笑容更盛,摆手以长辈的口吻回应这么句。
接着他嘴上话语不停,又看向徐铭表达自己的期望。
“能在这个年纪里取得数论领域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世界上很多数学人。”
“陶哲轩去年三十岁获得菲尔兹奖。”
“而你就是咱们燕大自己的陶哲轩,希望你未来能有更高的成绩。”
“有机会可以随时来这里交流。”
“在我的印象中,田院士可还是头一次,对学生有这么高的评价。”郑以中脸上堆着笑容率先开口附和句。
作为燕大数院的教授,对国际数学界的情况,那自然是了解的非常清楚。
要说最近两年风头最盛的数学新星,毫无疑问要属去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以三十岁年纪拿到菲尔兹奖的天才数学家陶哲轩。
如今田纲院士,将徐铭比喻是燕大的陶哲轩,绝对称得上是非常高的评价。
徐铭对这个名字自然更为熟悉。
还记得新生报到入学后,头次去图书馆,便看到关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海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