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七十一章(4 / 5)
论框架????如用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分析中国“共同富裕”实践,用西方政党理论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完全脱离本国历史文化背景与现实国情,导致研究
成果与实际脱节。
(四)历史认知偏差。
外部势力通过篡改历史教材,选择性传播历史片段,利用社交媒体歪曲解读等方式,弱化目标国历史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成就,刻意强调外来文化的“塑造作用”。
实例:美国在拉美国家通过资助教材编写、控制当地媒体,淡化自身对拉美长期的经济掠夺(如资源垄断)与政治干涉(如扶持独裁政权)历史,将自己包装成“帮助拉美发展的友好伙伴”,导致当地民众对本土历史与美国殖
民行为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日本右翼势力则通过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历史罪行,试图弱化侵略历史对亚洲各国的伤害。
(五)行为模式趋同。
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社交规则等方面盲目模仿外来模式,忽视甚至排斥本土特色。
实例:部分亚洲年轻人将西方审美等同于“高级感”,过度追捧欧美明星的妆容,发型与穿搭,对汉服、旗袍、韩服等本土传统服饰文化缺乏了解与认同,甚至认为传统服饰“不时尚”“不符合现代审美”。
(六)批判立场缺失。
对本土社会问题持尖锐批判态度,却对外部思想体系的缺陷盲目包容,形成“双重标准”,丧失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能力。
实例:在环境保护议题上,部分人无视中国在碳减排、新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全球领先成就,紧盯个别地区的环境问题大肆批判;却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人均碳排放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等损害全球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甚
至为其“维护国家利益”的借口辩护。
思想殖民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温水煮青蛙”式的隐蔽性??它不依赖军事冲突与经济制裁,却能从内部逐步瓦解一个国家的根基,具体体现为三个层面的连锁危机。
从个体到群体的认知崩塌,当社会成员普遍丧失对本土文化、历史、价值观的认同,会陷入“不知道自己是谁,该信什么,该往哪去”的认知混乱。这种混乱会直接削弱群体凝聚力,就像失去共同信仰的集体,难以在面对外部
风险(如经济制裁、文化打压)时形成统一合力,甚至出现“内部撕裂”。
社会共识的瓦解。思想殖民导致的价值观撕裂(如本土传统与外来极端理念的对立、集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的冲突),会让社会失去共同的是非标准与奋斗目标。小到邻里矛盾因“价值观差异”激化,大到公共政策(如乡村
振兴、文化保护)因“认知分歧”推行受阻,最终削弱社会运转的效率与稳定性,为各类社会问题埋下隐患。
国家主权的隐性丧失。当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发展路径甚至政策制定被外来思想主导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