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主线无关(2 / 4)
通过银幕向人们传递美国政府想让人们看到的战争景象。二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在帮助美国政府输出价值观念方面,的确是尽其所能,先后拍摄了大量“主旋律”电影,这些电影既凝聚了美国人战斗的团结精神,也促进了与盟国的亲密关系。
此时,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好莱坞全力配合美国政府推销美国形象,进行政治宣传,而这种行为反过来又为其赢得了官方的更多支持,每当好莱坞电影需要开拓市场时,美国政府也会不遗余力为其扫清道路。从二战结束一直到之后的时间,美国军政界与好莱坞合作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战争片的拍摄都得到了军方的大力“协助”。好莱坞之所以能拍出震撼、逼真的画面感,与美国军方提供真实的场地条件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不无关系。
一方面,好莱坞发现了战争片往往能赚得盆满钵满,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由此努力寻求军方协助;另一方面,美国军方也非常看重好莱坞影响全球的“影像魅力”,因此挥舞着美元和军事设备利诱好莱坞的导演们,力求拍出符合美国军方和政府战略意图的影片。好莱坞与美国军方互相借力,各取所需,在彼此的利益博弈中,双方维系了商业价值和美军形象塑造相对完美的平衡。总之,美国政府为好莱坞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为好莱坞主导全球电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反过来,好莱坞电影则充当了美国最佳的形象大使,通过输出、传播其隐含的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征服”其他国家民众,为美国维系其全球范围的霸权地位扫除了思想障碍。
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产品,作为由光影技术包装,传播效果最生动、最具渗透力的宣传媒介,其超越本身之处在于电影总是承载了某种价值观念。电影借用轻松娱乐、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这种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受众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电影对价值观的传播不露痕迹,但是借助影像叙事表达和传播价值观,效果却显而易见。
仔细剖析电影的观感,它蕴含着真实、深沉,持久、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力量不一定狂热,却能够引导甚至左右受众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电影虽具有表面的娱乐性、商业性和文艺性,但其基本属性却是内含的价值性。
电影不是单纯好看的消遣、十足刺激的娱乐,而是面向外界源源不断传递价值观念的媒介,电影输出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国家对外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常常利用电影来塑造本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本国的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不可否认,在借助电影传播价值观方面,美国是格外成功的——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最大制造者和输出国,美国已俨然成为“世界的叙事者”。美国作为“世界叙事者”的一个强大武器就是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是输出、传播美国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传播效应要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外交的宣传范畴。
好莱坞一方面通过满足大众观赏趣味,销售其电影产品,赚取巨额商业利润,一方面又自觉肩负起塑造、代言美国形象的重责,充当文化渗透的利器,向世界上其他国家传播美国文化和美式价值观,达到票房与价值观输出的双丰收。好莱坞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是进行浅层次的政治宣传与政策诠释,而是披着一层影视娱乐的外衣,利用高超科技手段包装打造出震撼的视听效果,使全球不同国家数亿的观影者沉醉于影片带来的感官享受和审美愉悦中,悄无声息地用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侵蚀他们的意识、想法、生活习惯乃至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这种侵蚀会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