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体制优势(2 / 3)
海龙的叙说,都显得有些沉默,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几天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我就注意到达累斯萨拉姆市的路灯几乎是整夜都开着的,整个城市即便到了夜晚,也犹如白昼。”
“达累斯萨拉姆市家家户户都接入了电力,很多东非家庭都有数量可观的家电使用,就拿我们所在的东方酒店来说,电灯,电话,收音机,留声机等等样样俱全,如今西方国家发展的太可怕了!”
“这就是所谓的电气化?我们连蒸汽时代的车都还没有赶上,如今却又被西方社会甩了一大截。”
对于远东帝国而言,东非是彻头彻尾的西方国家一员,毕竟东非在地理位置上确实在远东帝国西方。
当然,东非政府以及大部分东非公民是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的,东非对自身国家的定位其实是类似美国人那种新大陆概念,并不和欧洲混为一谈。
虽然,非洲并不属于新大陆,这主要还是因为北非在世界历史上长期参与所导致的,毕竟不管是欧洲亦或者阿拉伯文明,都绕不开北非地区。
但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北非宛如两个世界,至少在恩斯特的认知中,撒哈拉沙漠以南文明发展还不如美洲的印第安人。
所以汪海龙说道:“这倒是不用过于担心,东非和西方国家还是有些区别的,至少在我的了解中,东非和很多西方国家大为不同。”
“除了经济发展模式迥异于欧美以外,东非很多工业领域和欧美有着很大差距,就比如我说的这个电气化概念,好像只有东非一个国家有国家层面上的大战略,而且他们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
“那个时候,东非的科技水平是远远不及欧美国家的,但是正因为经济制度上的优势,使得东非后来居上,并且成为一些领域的领导者。”
“其中电力和内燃机就是最典型的两个案例,东非电力发展起源于德国,但是如今德国在这方面虽然是佼佼者,也不可避免的被东非拉开差距。”
东非电力技术实际上应该说是来源于黑兴根财团,黑兴根财团应该算是最早一批涉及电力领域投资的资本集团,为东非前期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这一点汪海龙是不太了解的。
“而东非之所以能超过德国,显然东非的经济制度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东非政府的宣传口径,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政府全力扶持,以及统一协调资源调配,东非电力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并且最终达到以点破面的效果,带动本国其他产业的发展。”
张总长说道:“好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句话才是东非经济发展的真正精髓,毕竟东非从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这其中果然是有其道理的。”
在很多国家眼中强大的工业国——东非,其实是并不承认这种称呼的,毕竟按照东非政府对本国工业的定位,东非仅仅只是一个半工业化国家。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