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贸易繁荣(2 / 3)

加入书签

    而这百分之二十的缺口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沙俄,但是现在俄国已经断绝了和德国的贸易。

    这种情况下,质量偏差的东非小麦就了机会,如何质量上肯定不如东欧平原,但是量大管饱还便宜。

    东非的小麦产区面积本来就不小,这些年水利设施和农业技术应用,使得东非小麦收获达到一年两季以上,并且单位产量也大大提高,完全可以满足德国全国的需求。

    而德国连小麦这种主粮都需要进口,其他诸如肉蛋奶,瓜果蔬菜等等非口粮农作物缺口自然也很大。

    交战双方动辄百万大军,这种情况下,大量劳动力人口都投入战场,反之,农业和工业人口自然出现大量缺口,而且军队的消耗量比平常明显增加,所以德国小麦进口肯定比战前还要高,根据东非政府的推算应该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好在小麦虽然是德国人重要的口粮作物,但不是唯一选择,当年拿破仑就是借助欧洲农夫的土豆来供养军队。

    当然,作为面包的主要原料,所以小麦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小麦肯定优先保证军队供应,这也是德国迫切需要从东非进口大量小麦的主要原因。

    毕竟这个时代欧洲人对面包的追求基本和生活质量划等号,某二战狂人上台就是拿面包作为口号,而苏联更是以黑面包作为前线苏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甚至因为粮食短缺问题,无奈增加锯末来增加饱腹感,一战俄国政府垮台也是民众打着要面包,不要战争的口号。

    约翰李尔接着说道:“全国港口运营的压力都比较大,这些年我们新建和改造完成了二十多座现代化集装箱港口,但是,欧洲却不缺乏相关设施,给货物调度增加了麻烦。”

    集装箱也是东非运输业的大杀器,从1908年开始,东非开始推进统一标准集装箱在全国货物运输中的推广工作。

    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和海路之间的联运,这就需要对东非现有港口进行升级改造,毕竟集装箱虽然方便,但是也需要大型设备来实现吊装。

    如今东非主要港口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东非以外的国家就不同了,比如德国,一些小港口根本没有大型设备来装卸集装箱,不过这也不是东非该考虑的事情,东非只需要把货物运到即可。

    而集装箱的一大优势就是方便铁路运输,很多物资只要通过港区的铁路就能直接运输到前线,所以德国对于集装箱还是比较满意的。

    战争开始初期,东非很多出口军用品就是成箱直接输送到前线,满足德军的需求,比如药品,医用棉花等等。

    在这一点上,德军对东非产品还是十分满意的,不仅量大,而且质量也相当高,这也是必然的,东非可没有因为战争突然爆发,就以次充好,毕竟恩斯特为了这场大战早就开始了筹备。

    反观,美国就不一样,美国企业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