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缺大德的东非(2 / 3)

加入书签

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在政府会议上,恩斯特特别强调道:“放射性物质的采集,必须用单独特制的容器,就比如铅盒等,对于废料处理也是如此,使用完成后要封存起来,并且登记在册,而且要集中出口到域外国家。”

    这种做法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和前世日本一样缺德,不过在当下,其他国家显然也不会知道或者注意恩斯特的险恶用心。

    前世很多有核工业的国家,就喜欢将核废料出口到非洲来,恩斯特这也算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

    “同时,放射性物质研究的保障工作要做好,不能马虎,尤其是对我们自己的核物理研究人员,待遇要确定最高水平,对其家人也要做好优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此,东非的官员们是很不理解的,就像如今很多化学物质一样,人类并不知晓具体危险,所以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被忽视或者掩盖,恩斯特自然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科学研究本就有利有弊,恩斯特自然也知道很多科研工作的风险性,但是捆的太紧,反而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东非不想被其他国家超越,就必须承担这样的风险。

    当然,这对于东非一些科研人员显然是不公平的,恩斯特这种行为说不好听点,就是送他们去死,而且是在恩斯特明知道风险和危害的情况下。

    对此,恩斯特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通过在其他方面对这些为东非科研事业注定会牺牲的人员进行补偿。

    当然,东非的核物理研究实际上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土,实际上东非在欧,美设置了一批实验室。

    利用欧,美科学家为东非效力,东非只需要出资金,然后等着最终的数据成果就可以了。

    所以东非在国外设立的核物理研究院机构和东非本土大为不同,他们甚至位于纽约,伦敦这种发达城市的核心区域,然后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放射性物质提速或者实验。

    当然,在对放射性物质认知不全面的时代,自然也不会有人注意到东非这种举动有什么异常。

    别的不说,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就建在巴黎大学里,所以东非在欧美发达城市建设核物理研究院机构和实验室可以说毫无违和感。

    所以说东非在核物理研究领域的行为十分缺德,除了坑害本国科研人员以外,对国外科研人员的迫害更甚。

    当然,欧美相关科研人员自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还会对背后“金主”感恩戴德,毕竟放射性物质当下没有展现出巨大价值,东非建设的这些国外核物理研究机构等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就业的场所,并且不需要到东非那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去,在本国工作,待遇还比较优厚,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能在纽约或者伦敦工作生活,没有人会想到东非的某座小镇,默默无闻的从事核物理研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