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弗兰茨的指点(2 / 3)

加入书签

bsp;  光是这一条就足见其疯狂.

    不过不得不说查尔斯·坎宁确实很有先见之明,他的想法最终在几十年后成为了现实。

    然而刚到印度的查尔斯·坎宁还在延续达尔豪西勋爵的政策,并且前者认为后者做的还不够。

    在查尔斯·坎宁的默许下《印度教寡妇再婚法案》、《印度提单法案》等一系列法案被通过。

    尤其是《印度教寡妇再婚法案》虽然在后世评价非常高,被认为是重大的社会改革,但在当时却是在对着印度教徒贴脸开大。

    不过查尔斯·坎宁的主要任务并非对印度进行改革,他的任务是从印度吸血反补英国经济来缓解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常来说增加收入的方式只有开源和节流,开源自然是指要增加税收,而节流则是要去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那些失去了土地和武力的王公贵族自然就成了查尔斯·坎宁开刀的对象。

    “看看那些猪猡。他们有什么资格让我们供养他们?”

    查尔斯·坎宁极为厌恶地说道。

    “可我们和他们之间有协议在。”

    一名当地的高级官员说道,他收了这些王公贵族们不少的好处自然不可能装作一副完全事不关己的样子。

    “协议?什么狗屁协议?你看他们还有资格和我们谈判吗?”

    查尔斯·坎宁的话让那位官员觉得很有道理,他也觉得那些失去了土地和武装的王公贵族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既然如此,大英帝国不养闲人,这些猪猡确实不配上桌吃饭。

    “大人,您说的没错。这些猪猡确实没有资格。”

    “取消他们的头衔和年金,让他们吃完饭就滚蛋。”

    “遵命,大人。”

    很快一群王公贵族便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总督府,有些人不由得失声痛哭,有些人愤怒地骂街,还有一些人则是庆幸自己还活着。

    英国的政策是全方位的,英国在印度的税收制度改革目的是提高税收,但却不管印度人的死活。

    由于税收过重很多人即便一口不吃也无法足额缴纳税收致使大量农民破产,当然那些怀恨在心的王公贵族们也在期间推波助澜致使新政策的影响比历史上更为夸张。

    这当然也是弗兰茨的手笔,不过那些王公贵族和大地主们是有选择权的,他们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默默承受英国人的暴政。

    但毫无疑问他们选择了抗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