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突尼斯的命运(2 / 3)
经恶化到了极点,双方没有直接开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奥地利帝国这个中间人的存在。
不过与希腊和英国的三方交易可不能放到台面上来,哪怕说者无意,就怕听者有心。
万一传出什么奇奇怪怪的版本,那可就难以收场了。
“诸位应该都知道突尼斯大君埃哈迈德·贝伊一直游走在我们、法国、英国,以及奥马尔公爵领之间。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做出决断了。”
在第二次土埃战争之后突尼斯大君埃哈迈德·贝伊就已经转变了策略,他放弃了学习默罕默德·阿里以武力驱逐列强的策略,转而想要通过外交手段以夷制夷。
这些年来埃哈迈德·贝伊在奥地利、英国、法国、奥马尔公爵领之间反复横跳,甚至还与卡拉曼利家族合作过。
期间反复背刺算是把列强们得罪了个遍,不过突尼斯作为北非最后一块净土,各方还是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克制,也算是默认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然而埃哈迈德·贝伊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强国梦,他一直在不断的深化自己野心勃勃的改革。
这其中也有一些制度上和商业上的改革是在讨好英国,以及其他列强。
如果奴隶制改革,埃哈迈德·贝伊为了讨好英国迅速而武断地废除了奴隶制。
以今天的眼光看废除奴隶制自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以解放生产力云云。
然而在当时却造成了一系列不那么美好的结果,埃哈迈德·贝伊的行为损害大多数精英阶层的利益,并且被认为是在破坏传统。
更加直接的后果是农业减产、税收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失业率暴增。
新生的自由人普遍面临生计问题,由于突尼斯政府的无能导致大量人沦为乞丐和比奴隶还不如的贱民。
这也让突尼斯境内的一些部落和埃哈迈德·贝伊本就无力控制的地方势力彻底与突尼斯中央决裂。
埃哈迈德·贝伊在军事、教育、经济、司法、行政上的一系列改革将国内的势力几乎得罪了个遍。
在宗教上的改革更是将自己推向了宗教的对立面。
同时在外交上对奥斯曼帝国不加掩饰的鄙夷也得罪了自己的宗主国,列强们对埃哈迈德·贝伊并不信任,有的只有相互利用。
此时的突尼斯真可以称得上是孤立无援。
埃哈迈德·贝伊的改革在突尼斯境内培养出了亲英派、亲奥派、亲法派,唯独没有效忠派。
此时整个突尼斯从上到下都恨不得埃哈迈德·贝伊早点完蛋,他的改革也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