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逼宫(2 / 3)

加入书签

  弗兰茨是真心想从贵族中培养点社会精英,不过这样的做法却引起了那些小贵族和底层官员的不满,他们不满自己的子女和平民一起上公立学校,但又没有资格去贵族学校或者舍不得花钱。

    所以这些人就想在贵族学校和公立学校中间再开辟出一种新的学校,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并缓解所谓的阶级焦虑。

    通常来说作为统治者的弗兰茨应该接受他们的建议,并为他们创造所谓的中等学校。这样不但可以平息他们的怨念,还能再赚上一笔。

    然而弗兰茨从最开始就没把教育当成产业,想玩产业化改革他有更加敲骨吸髓的做法,但他没兴趣那么做。

    帝国的本质决定弗兰茨不可能按照商人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他需要一个完全被洗脑的阶级来为自己服务。

    而且弗兰茨深知特权阶级的力量,哪怕是弗兰茨不给他们上升通道,也只能实现表面上的平等,等这个平等的假象被戳穿之后只会迎来更大的反噬。

    与其放任这些家伙荼毒四方,倒不如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至少在弗兰茨的眼皮底下,他们多多少少还会装成一副人类的模样。

    伊顿公学在现代的名声不佳,是刻板、陈腐、愚钝、废物的集中营,但并不妨碍它在十九世纪大放异彩,并为英国培养了无数精英。

    (整个十九世纪英国23位首相中有7位毕业于伊顿公学。)

    伊顿公学的没落还要等到二战之后,大量的贵族战死、绝嗣、整个贵族阶级的力量直线下滑之后。

    此外弗兰茨对公立学校的支持力度也不低,从整个国家夸张的教育经费就能看出一二。

    毕竟这些可没花在贵族学校上,奥地利帝国贵族学校夸张的学费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减轻帝国政府的财政负担,相对的他们从入学开始就有机会获得夸张的人脉网络。

    奥地利帝国的公立学校不仅几乎免费,还能享受到很多国家政策提供的优惠,比如更加廉价的文具、书本等。

    不过那些小贵族和底层官员显然不会被弗兰茨的小恩小惠所收买,他们依然是不知疲倦地写着请愿书。

    当然还有更加硬气的,比如此时波西米亚本地的贵族就不满弗兰茨的做法,他们找了一批人正围在行宫外围。

    “我们是贵族!我们需要一个能体现我们身份的地方!我们不要与平民分享学校!”

    “我们要属于我们的,费用合理,环境体面的学校!”

    人群高喊着口号,外面的士兵们也很难做,毕竟这群人挑选的这个时间非常敏感,各国王室都在,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变成国际笑话。

    波尔多正擦着头上的汗水。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