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 第三百四十八章:雷厉风行(5 / 6)

加入书签

我的规矩来。」

    陈望不想浪费任何的时间。

    北方松锦之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万民军如今声势浩大,李自成在西北闹出的动静也不小。

    罗汝才、张献忠两人在四川也是同样搅动了不小的风云。

    天下正在逐渐的变得面目全非,变得让陈望陌生不已,他的优势正在被不断的缩小。

    「军械制作,从原料、打制、再到存储都要改变,所有事情都要责任到人,记录在册。」

    「杂造局内增设专岗,我会亲自指派人员担任,负责监察管理。」

    「所有的制作的军械,无论火铳、刀枪、盔甲全都需要刻上编号,刻上工匠姓名。」

    为了确保武器质量,明朝制定了严格的措施来进行把控和监察,这些制度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确实可行。

    明朝初时对生产出来的武器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工部、兵部、都察院等多个部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入库贮藏。

    嘉靖时期,又增设专门的试验厅来检查武备的质量。

    同时所有的武器盔甲,都会刻上的工匠讯息,便于追究责任,使得工匠不敢怠慢偷懒。

    若是一直按照这样的制度去执行,那么明朝中后期的武备质量不至于如此的差劲。

    但是这一切,随着明朝

    中后期吏治腐败,原有的制度其实都已经变成空谈。

    首先便是作为源头的原料,因为相关官员的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以及官商勾结等原因开始大幅度下滑。

    原料不行,哪怕工匠尽心尽力也难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

    而随着匠籍制度和军籍制度的日益崩溃,也直接影响到了武器的质量。

    很多时候出产的武器盔甲也不再需要工匠刻名。

    武器损坏,火铳炸膛,也不会再追究到工匠,就算是追究,很多时候也是不了了之。

    明朝中后期武备松弛。

    军器、顶盔仅存形质,布甲不用口袋,弓非坚劲,矢无利簇,至于腰刀,悉皆白铁,根本不堪大用。

    陈望准备实行的规定,其实就是将明初的政策重新实行起来。

    有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有最简单的处理方法。

    打开一个带锁的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