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往阿颇勒的路途中(8)(2 / 4)
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一种提高客人兴趣的手段
毕竟撒拉逊人们非常喜欢诗歌,这是部落民众都会具备的一种习性——毕竟在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之前,所有的历史和人文都需要用诗歌来表达并且传承下去。即便现在他们已经有了大量翻译过来以及仅属于自己的典籍,他们依然相当热衷做诗。
一个将领会作诗,一个大臣会作诗,一个工匠,或者是一个农民,也会作诗。他们用诗歌来展现自己的豪情,奉献自己的虔诚,或者是坚定自己的意志,也有可能用来嘲讽敌人——诗歌,就如同撒拉逊人的面饼和卡拉克茶,一日不可或缺。
此时大马士革中最为著名的诗奴就是正被拉齐斯狂热迷恋着的”绮艳”莱拉。
莱拉当然不是她的本名,这个名字更多的出现于撒拉逊人的传说——那是个爱情故事,年轻的姑娘莱拉与一个自幼相识的小伙子相爱,但莱拉的父亲认为他们的爱情有违教义,虽然两者的身份相当,情投意合,他还是坚持将莱拉许配给了另一个人。
小伙子因此感到悲痛万分,从此之后,他不是在沙漠里苦修,就是吟诵自己的诗歌,直至死去。虽然这个故事对于莱拉来说可能是一个噩梦,但人们一致认为能够获得一个男性长达几十年持久不变的爱恋,莱拉必定是一个美艳无比的女人。
因此在大马士革有许多”绮艳”都会使用莱拉的名字,只不过没有谁能够比这个莱拉更得学者们的爱慕与追逐,她曾经做过一首诗——为一个曾经的客人,他在战场上丧了命。
“我发誓,自他死后,
我不再为战死的英雄而哭泣,
青年如果生时无可非议,
那么,死亡对他也绝非耻辱,
一切新的和年轻的都会消亡,
每个人总有一天会回归真主。”
虽然这首诗依然无法摆脱爱情的窠臼,但不得不说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味都足以打动男人们的心,他们竞相向她赠送礼物,从黄金到丝绸,希望能够与她见面,但莱拉并不会答应每个人的请求,即便他们只是想和她喝杯茶,见见面,听听她弹奏乌德琴,或者是吟诵一首诗句。
用她的话来说,与其他的男人见面一次,就等于背叛了她的主人一次,即便是为了主人,她的心依旧像是被放在火上灼烤那样疼痛到难以自抑。
这当然是”绮艳”们常用的一种说辞,用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以及刺激男人们的竞争心,但确实行之有效。当塞萨尔和若弗鲁瓦来到莱拉的房子前,想要见她时候,就遭到了守门人的婉拒。
他们说,今天莱拉答应了学者拉齐斯的请求。将与他共赏月色,品尝蜜水,赏鉴诗歌。而从这栋房子中也确实隐隐约约传出了乌德琴和纳伊笛,达夫鼓的的合奏声,火光摇曳,人影闪动,宴会已经开始。在这个时候,若是有不速之客前来惊扰,必然会让在场的人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