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婚礼上的不速之客(1 / 3)
老巴,这奶茶可比咱们食堂的浓多了!”
我抹了下嘴角,感觉那股子奶香和咸鲜还在喉咙里打转。
婚礼现场的热闹劲儿快把毡房顶掀了,手抓肉的香气、冬不拉的弹拨、姑娘小伙子们踏得咚咚响的舞步。这是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
巴合提别克正跟几个同族兄弟聊得眉飞色舞,闻言转过头,“晓阳,这才哪到哪!”
“待会儿让你尝尝我阿帕(妈妈)做的包尔萨克(油炸小面食),那才叫绝!”
他今天穿了崭新的哈萨克刺绣坎肩,精神头十足。作为新郎阿依波力最铁的兄弟兼同事,他既是伴郎又是半个总管,忙得脚不沾地,但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日头还亮。
“行啊,我等着。”我笑着应道,目光习惯性地扫过人群。
习惯了在厂区、在办公室绷着的弦,在这纯粹的欢庆里,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牧民们淳朴的笑容,姑娘们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裙,还有小伙子们脖子上挂着的鹰笛……
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扎根这片土地,守护这份安宁,值。
一个穿着冲锋衣、背着鼓鼓囊囊摄影包的男人挤到了婚礼中心区,举着个看起来挺专业的单反相机,镜头对着跳舞的人群,嘴里喊着:“好!跳得好!再来一张!”
他声音洪亮,带着点刻意营造的热情,“民俗!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民俗!太棒了!”
周围有牧民好奇地看着他,也有人被他喊得有些不好意思。
新郎新娘正被簇拥着接受祝福,暂时没太留意这边。巴合提别克低声对我说:“这人谁啊?看着眼生。我们村就这么些人,外来的客人阿依波力都认识。”
“说是拍民俗的?”我打量着他。
冲锋衣很新,鞋底却很干净,不像在牧场活动过。
他的镜头对着跳舞的姑娘,但眼神似乎总往场地边缘的简易变电站方向瞟,那是我们技术支援队刚帮村里升级的,保障了这冬天稳定的供暖和照明。
“拍民俗也不用这么咋呼吧?”巴合提别克嘀咕,“感觉怪怪的。”
那“摄影师”似乎拍够了舞蹈,开始转向场地四周,镜头扫过堆满礼物的桌子,扫过正在煮肉的大锅。
最后,很“自然”地对准了变电站那圈新围起来的铁栅栏。
他调整着焦距,慢慢靠近,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基础设施也挺有意思,新旧对比嘛……”
“喂!”巴合提别克忍不住喊了一声,“哥们儿,这边是设备区,别靠太近!”
“摄影师”头也不回,满不在乎地挥挥手:“没事没事!我就拍个远景,构图需要!”他的手指在快门键上,似乎准备连拍。
就在这时,新娘古丽娜尔,一个平时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姑娘,大概是过来招呼客人,正好经过。
她今天穿着华丽繁复的嫁衣,头上缀满饰品,走路都叮当作响。
她无意间看见那“摄影师”相机的屏幕,那屏幕上赫然是变电站围栏结构的近景特写,连上面的螺栓和焊接点都拍得清清楚楚!
古丽娜尔脸色瞬间变了,她不是什么工程师,但她是村里人,知道这个小小的变电站对这个冬天意味着什么。
更知道我和巴合提他们为了建好它费了多少心血。上次技术支援队来装设备时,她还给大家送过奶茶,听我们讲过安全用电的重要。
“你!”古丽娜尔一步上前,带着草原儿女特有的锐利,她猛地指向那相机屏幕。
“你不是在拍民俗!你在拍我们变电站的围栏结构!你在录像!”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冬不拉停了,舞步顿了,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