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昭穆(2 / 3)

加入书签

高,上谥号为高皇帝,而彼时庙、谥不严格,因此称其为高祖。

    于是高祖就成为了太祖的代餐,太祖涵盖了“始受封”与“始受命”的双重含义。

    始受封,简单来说就是开始接受册封,也就是第一个被授予爵位和封地的人,而始受命则是家族里第一个受命成为皇帝,或者接受上天使命的人。

    高祖仅有“始受命”的含义,当王朝开局比较顺利,开国君主速通的时候,用太祖就可以了;但如果王朝的通关时间略长,继承的统序有点麻烦,那高祖就会出来,作为太祖的补位。

    回到司马氏这里,就是司马炎要解决的,就是父亲和伯父的昭穆问题。

    司马师没有儿子,因此司马昭过继了自己的次子、炎的弟弟攸延续兄长的香火。彼时和后世的人都认为,以司马懿的功劳,就是实际上的太祖,但如此一来,太祖就是地位最稳固的先君,那么他的正统继承人,也就是司马师以及承袭他宗嗣的攸才是晋朝的嗣主,他老爹昭只不过是师英年早逝而临时代管的家族管家而已,那么他司马炎的合法性,也就不如其弟弟攸了。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这才是最令司马炎破防的事情,他接老爹班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彼时阿攸十九岁,又继承了懿传给师的舞阳侯爵位,按理来说阿昭应该把权力交还给阿攸。

    结果他交给了阿炎,某种程度上,司马昭不仅弑杀了魏帝,还背叛了父亲和兄长,昭和炎是司马家内部的僭主。

    要不怎么后面有八王之乱呢,造反和背刺是司马氏的家学。

    而昭穆的问题,就在毁庙中暴露出来。因为西晋是将世宗师、太祖昭列为同穆的,也就是同一辈人,这样实际上拉高了司马昭的地位,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不是代管兄长师的继承人攸的基业,而是作为弟弟承接了兄长师的基业。

    但这样一来,天子七庙应当是七世人七庙,且宗庙等级是作为始祖的【太祖庙】,显赫远祖的【二祧庙】,还有近世先祖的【四亲庙】。

    现在因为师昭同昭穆,而变成了六代人七庙,兄弟俩毁庙的时候是要一起毁的,也就是太庙里只剩下两昭三穆。

    而群臣要求司马炎将皇位归还给司马攸的呼声很高,如果真的将皇位还了回去,不仅自己这一支失去皇位,而且司马炎自己和司马攸又是同辈,还是同昭穆,以后毁庙也是一起毁的,这样就变成了五座庙、两昭两穆,而诸侯的太庙规格正是“诸侯五庙,二昭二穆”。

    也就是说我们一统天下的大晋王朝,因为种种充满私心的操作,成功的将昭穆、宗庙制度给玩崩,把自家从天子活活玩成诸侯的档次啦!

    那么为了不让大晋被后人笑掉大牙,同时为了保住自家的皇位,司马炎就必须将父亲的地位抬高到比伯父师更高的地步,于是他便以父亲昭为“太祖”,而以真正的太祖司马懿为“高祖”,转移了太庙的祭祀重心,从以司马懿为太祖的格局,变成了以司马昭为太祖的格局,同时规定太祖之庙万世不祧,这样若干年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