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落幕上(1 / 2)

加入书签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湘北战场,金井至新墙河一线。

此时的湘北主战场,已彻底演变成一场意志与血肉的残酷磨盘。

顾家生的第五军与日军第6师团(配属上村支队残部)完全绞杀在一起,战线犬牙交错,彼此阵地甚至大面积相互渗透。

大规模的战略机动已不可能,双方之间的战斗更多依赖于营、连级单位的小规模突击与反突击,以及士兵的单兵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

炮弹的呼啸声也变得稀疏了许多,并非停战,而是双方的炮弹都快打光了。

战斗更多地依赖于步枪对射、机枪点射、手榴弹投掷以及最残酷的白刃战。

每一天,都有无数处阵地在双方的搏杀下经历数次易手,双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填满了战壕与弹坑。

第6师团,这支日军的王牌部队,确实展现了其悍勇的一面,但第五军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也是毫不逊色于他。

第6师团的锋芒已被彻底挫钝。

更致命的是,由于整个战线被华夏军队牢牢拖住,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又屡遭破坏,弹药、药品、粮食等战略物资的供应早已濒临断绝。

日军士兵们的口粮减半再减半,轻重伤员也因为缺乏药品而痛苦哀嚎甚至大量死亡。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师团长稻叶四郎中将期盼已久的两翼援军,第33师团和第13师团却迟迟无法突破华夏军队在赣北、鄂南的顽强阻击,会师解围的希望也彻底破灭。

“师团长阁下,前线各联队弹药存量已不足半个基数,尤其是炮弹,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士兵们疲惫已极,伤亡率持续攀升,尤其是军官损失严重……”

参谋长面色沉重地汇报着。

稻叶四郎老鬼子看着地图上孤立无援的己方态势和几乎停滞的战线,沉默了。

他知道,再打下去,第6师团很可能不是被击溃,而是被活活耗死在这片泥泞的战场上。

巨大的军事压力和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的风险,最终压倒了他继续作战的想法。

“命令各部……”

稻叶四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自即日起,各部依托现有阵地,逐步收缩兵力,向新墙河北岸交替掩护撤退。

后卫部队要坚决阻击支那军的追击!”

另一方面,第五军同样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荣六师经过连续血战,减员严重,虽得到补充但新兵战斗力尚未完全整合;100师和135师也早已筋疲力竭。

顾家生手中虽握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部队也打不动了,想要一举围歼第6师团这只困兽是绝无可能的。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奇特的一幕:日军开始小心翼翼地、逐次地脱离接触,向后收缩;而第五军则谨慎地、逐步地向前推进,开始收复失地,并不断以炮火和小股部队袭扰日军后卫。

双方都已无力再动决定性的攻势,战斗从惨烈的阵地争夺,转变为一种紧张的追击与撤退的博弈。

战线,就这样以一种相对缓慢但不可逆转的方式,从金井一线逐步向北反推。

失陷的村镇被一个个收复,沿途可见的都是战争留下的惨烈痕迹。

最终,当稻叶四郎将主力撤至新墙河一线,重新与后方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联系并获得了少量补给后,他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后撤,就地利用原有工事和有利地形,迅构建起新的防线。

他知道,不能再退了。

新墙河一线就是冈村宁次能够接受的底线了。

若再仓皇北撤,不仅第6师团颜面尽失,他本人也无法向11军司令官交代。

此刻,他必须摆出背水一战、伺机反扑的架势,尽管其内心深知,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