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四方猛士齐聚明皇大兴城,秦子玉祭天创立明皇朝(2 / 3)
同洪钟一般,在广场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秦子玉身着十二章衮冕,这是一种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服饰,其华丽的图案和精致的制作工艺令人惊叹。他迈着庄重的步伐,跟随在诸葛亮的引导下,缓缓地从昭享门进入圜丘坛。
圜丘坛上,燔柴炉熊熊燃烧,犊牛被放置其中,火焰舔舐着它的身体,烟雾升腾而起,直冲向云霄。与此同时,乐声响起,《始平之章》的旋律悠扬婉转,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庄严的世界。
秦子玉走到皇天上帝及配位神牌前,恭敬地跪拜上香,然后行三跪九拜礼。他的动作优雅而规范,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众人见状,也纷纷跪地,一同迎奉帝神金身。
接下来,祭天大典的核心流程正式开始。
首先是奠玉帛环节,皇帝向神位献上苍璧和制帛(素帛),这两种物品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皇帝与天地之间的沟通。随着乐奏《和平之章》的响起,整个场面显得越发庄严肃穆。
紧接着是进俎环节,献上的是经过宰杀和洁净处理的牛犊、羊、豕等太牢祭品。这些祭品摆放整齐,色泽鲜艳,散发出阵阵香气。乐奏《太平之章》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然后是三献礼环节,这是祭天大典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初献时,皇帝亲自献爵,乐奏《奉平之章》,六十名武舞生手持干戚,翩翩起舞,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司祝则跪在一旁,高声诵读祝文,祈求神灵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亚献时,皇帝再次献爵,乐奏《嘉平之章》,六十四名文舞生手持羽龠,轻盈起舞,舞姿优美,如行云流水。
终献时,皇帝最后一次献爵,乐奏《永平之章》,皇帝饮下福酒,接受胙肉,然后再行三跪九拜之礼,以表达对神灵的感恩和敬意。
?撤馔与送神:在庄严而肃穆的氛围中,祭器被缓缓移动,这一动作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随着祭器的移动,悠扬的乐声响起,《熙平之章》和《清平之章》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为送神归天的仪式增添了几分庄重和神秘。
望燎:紧接着,祝版、玉帛以及祭品的余烬被小心翼翼地送入燎炉中焚烧。熊熊的火焰舔舐着这些物品,将它们化为灰烬,仿佛是将人们的祈愿和敬意传递给了上天。皇帝站在一旁,凝视着那升腾的烟气,眼中透露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就在这时,悠扬的乐声再度响起,那激昂的旋律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在整个仪式现场回荡。这正是《太平之章》,一首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乐曲。
伴随着乐声,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雷鸣声,连续四十九响,如同天地之间的共鸣。就在这刹那间,天门大开,一道耀眼的光芒从天而降,照亮了整个仪式现场。
众人惊愕地抬头望去,只见两道金色的流光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最终缓缓降落在秦子玉的面前。这两道流光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待光芒稍稍收敛,人们定睛一看,这两道流光竟然是天授明皇印和金册!这两件宝物乃是皇权的象征,代表着无上的权力和荣耀。
秦子玉见状,连忙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双手接过这两件宝物。他深知这两件宝物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紧接着,秦子玉开始了册封仪式。首先是文臣体系,他宣布采用中枢三省九部制,除了传统的户、礼、工、刑、吏、兵六部之外,还增设了农商及策略两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地方行政则分为州刺史、郡太守及县令三级,这些官员皆由朝廷直接任命,可谓是封疆大吏,权力极大。而乡亭一级,则由地方推举合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