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我们要逆市涨价!(2 / 3)

加入书签

客户,华夏业务就垮了,后续再想找这么大的客户,简直难如登天。”

“风险?能有什么风险?”

托马斯·韦伯提高了声音,这位英飞凌的欧洲市场负责人,言语中充满了对华夏客户的鄙夷和瞧不起:“现在全球能生产车规级主控芯片的厂商,只有我们、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瑞萨和飞思卡尔这么几家。

恩智浦的 S12系列性能不如我们,意法半导体的芯片兼容性更差,至于瑞萨和飞思卡尔,他们一个主攻东瀛市场,一个主攻北美市场,此前根本就没有针对华夏市场的适应性适配程序……

所以,华腾工业集团没得选!

他们承担不起停产的代价,只能接受我们的条件!”

说着,托马斯·韦伯拿过遥控器按了积极下,指着幕布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图,信心十足的说道:“我们占全球车载tcU、EcU芯片市场35%的份额,华腾工业集团用了我们五年的芯片,生产线、检测设备都是按我们的标准来的,切换芯片供应商的成本至少2000万美元,他们冒不起这个险,也不会冒这个险!

再说了,谁又敢保证这份情报不是华腾工业集团主动放出来,用于误导我们、好在接下来与我们的谈判中压价的?

我看啊,这反倒是更加说明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的心虚,否则他们为什么用这种小手段?”

至此,会议陷入了僵持,与会的高管们也分成了两大派系。

支持托马斯·韦伯的一派,大多是欧洲区的高管,他们认为英飞凌有技术壁垒,华腾工业集团不敢轻易更换供应商,尤其是托马斯·韦伯提出的“这极有可能是华腾工业集团为了本次谈判特意释放出的烟雾弹,这反倒是更加说明了华腾工业集团对接下来与我们的谈判的重视!”的说法,更是让他们认为非常有道理,这就是华腾工业集团提前放出来的、用来误导英飞凌、试图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压价的手段……

支持汉斯·科勒的,多是熟悉华夏市场的亚洲区团队,他们清楚华腾工业集团的自主化决心,知道华夏市场的竞争激烈,也更明白华腾工业集团的这笔订单直接攸关着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的生死,所以宁可少赚一点也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最终,卡尔·穆勒提出了提议:“先生们,不如这样,我们今天的会议就暂时先到这里,三天后再开一次会。

我们用这三天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华腾工业集团的情报,看看他们的替代方案进展到哪一步,之后再做决定——毕竟这关系到英飞凌的未来,不能太草率。”

托马斯·穆勒虽然不满,但也知道现在无法说服所有人,况且卡尔·穆勒的话也说的在理,只能点头同意。

散会后,他留在会议室,看着华腾工业集团的采购记录,心里满是傲慢——在他眼里,华腾工业集团只是一个依赖英飞凌技术的“追随者”,只要用断供施压,对方肯定以及一定会服软。

他不知道,汉斯手里那份“华腾工业集团测试飞思卡尔芯片”的情报,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华腾工业集团释放的烟雾弹。

一场足以颠覆他认知的供应链变局,正在悄然酝酿。

……………………

三天后,第二次关于“与华腾工业集团芯片采购的谈判策略方案制定”的会议,在英飞凌慕尼黑总部的会议室里如期召开。

与上次不同,这次参会者手里多了两份关键文件:一份是汉斯·科勒团队提交的“华腾工业集团替代方案进展报告”,另一份是托马斯·韦伯团队出具的“英飞凌车规级芯片技术壁垒分析”。

会议一开始,汉斯·穆勒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紧迫感:“根据我们的情报,华腾工业集团已经与飞思卡尔亚洲区负责人保罗?戴维斯接触过,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