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戈甲南征鲸鲵静(2 / 2)

加入书签

,就向朱载坖上疏陈述安南的种种叛逆行为,郑松挟持安南国王,形同叛逆,倒行逆施,宜以天讨,朱载坖揽奏之后,将雒于仁的奏疏明发朝廷和天下,要求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就此事发表意见,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朱载坖早就想收拾安南了,这次只不过是终于找到了借口罢了,官员们纷纷上疏,认为安南素不恭顺,久蓄异志,同时郑松弑君窃国,罪恶昭彰,大明为天朝宗主,理应予以征讨。

    而朱载坖则是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了对安南用兵,朱载坖认为,安南的建立本就不合法,所谓黎朝,本就是叛逆之国,在大明放弃交趾之后,大明所册立的安南国王可不是黎利,而是黎利在宣德元年所立之傀儡君主陈嵩,而在官军正式撤走之后,便对陈嵩不利,陈嵩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

    但是不管怎么说,黎利弑君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大明所承认的藩属安南是安南陈朝,而非现在的安南黎朝,所以黎朝对于大明来说,本就是叛逆,而在这个叛逆的黎朝中,郑松是叛逆中的叛逆,可见其性质之恶劣。

    同时黎朝在国内僭越尊号,敌视大明,这些都是证据确凿的,黎利即位之后,就公然敌视大明,他所发布的诏书称:“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虽强弱时有不同,而豪杰世未尝乏。”

    黎朝公然僭越帝号,把自己放在和大明天朝一样的地位上,这是大明绝对不能容忍的,而且黎朝还以抗拒天兵为荣,公然宣称:“卒能以大义而胜凶残,以至仁而易强暴。蒲滕之霆驱电掣,茶麟之竹破灰飞,士气以之益增,军声以之大振。陈智、山寿闻风而褫魄,李安、方政假息以偷生。乘胜长驱,西京既为我有;选锋进取,东都尽复旧疆。宁桥之血成川,流腥万里;崒洞之尸积野,遗臭千年。陈洽贼之腹心,既枭其首;李亮贼之奸蠹,又暴厥尸。王通理乱而焚者益焚,马瑛救斗而怒者益怒。彼智穷而力尽,束手待亡;我谋伐而心攻,不战自屈。谓彼必易心而改虑,岂意复作孽以速辜。执一己之见,以嫁祸于他人;贪一时之功,以贻笑于天下。遂令宣德狡童,黩兵无厌;仍命晟、升懦将,以油救焚。”

    这是必须要予以征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