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3章 旌旗南指伏孽龙(五)(2 / 2)

加入书签

到十天,就下达诏书:“交趾采办金珠香货之类,悉皆停止。交趾一应买办采取物料,诏书内开载未尽者,亦皆停止。所差去内外监督官员,限十日内即起程赴京,并不许托故稽留,虐害军民。”希望通过这种怀柔措施,降低安南的反抗,对黎利等反抗的头目加以怀柔。

    但是现在的黎利,已经不满足于当个大明的官员了,前线官军将领也对此是极为了解的,都督陈智就上疏朝廷称:“黎利虽称率男女四百八十余人来降,而止于清化府俄县,不出,且闻仍造军器不已,怀诈如此,必当进兵讨之。”前线将领的看法是极为正确的,黎利这样的人,是无法招抚,只能够剿灭的。

    而在这个时候坏事的是个死太监,仁宗派往安南的中官山寿回京述职,“力言利与己相孚,今往谕之,必来归”,并自愿立下军令状,断言“如臣往谕,而彼不来,臣当万死”。山寿为什么帮黎利说话,因为他接受了黎利的贿赂,同时还在仁宗面前诋毁丰城侯李彬,致使李彬被调回。

    正是听信了这个死太监的话,仁宗决定不征讨黎利,而是改为招抚,下达诏命称:“尔本良善,久秉归向之诚。但有司失于抚绥,致怀疑畏潜,遁山林,未遂素志。今大赦之后,尽洗前过,咸与更新。特遣人赍谕尔,授尔清化府知府,抚一郡之民,宜即就职,以副朕推诚待人之意。”

    山寿携带仁宗的上谕前往招抚黎利,和前线的将领矛盾极大,而黎利则是和大明玩起了两面派,一面和大明虚与委蛇,一面攻城略地,扩大自己的地盘,而大明在安南的文武官员没有能及时发现黎利的图谋,当黎利最终攻陷茶笼时,才仓促派兵前往支援,结果在可留关与黎利的遭遇战中,官军再次惨败。黎利乘胜追击,很快便掌控南方的义安、清化、演州除府城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安南南方战场呈现对大明极为不利的形势。

    而此时大明则是因为内部的皇位更迭无暇顾及安南,仁宗于洪熙元年五月驾崩,宣宗从南京赶回即位,随后宣德元年又爆发了汉王之乱,黎利趁机做大,等到大明处理好内部事务再来处理安南问题时,宣宗发现,局势已经是不可挽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