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5章 中都事重干系深(四)(2 / 2)

加入书签

坖上疏,请求陛见。

    而收到李成梁的奏疏之后,朱载坖只是笑笑了,这个李成梁,鼻子倒是挺灵的,一下子就发现了朝廷的谋算,朱载坖也很清楚他为什么请求陛见,不过就想争这个征虏的主帅罢了,不过李成梁确实在这方面很有优势,毕竟他是辽东本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朱载坖于是准允了李成梁的陛见请求。

    而太子的奏疏也到了朱载坖的案头,太子有两份奏疏,第一份是有关江北水利的,第二份是有关凤阳赈济的,朱载坖先将有关凤阳赈济的奏疏下阁部商议,而对于江北尤其是淮安等地水利问题,朱载坖密旨要求河道总督潘季驯密疏陈奏此事。

    潘季驯很快作出了回复,潘季驯认为,如果一方面开了多条支河分减黄河主流让其分流从淮北入海,另一方面分流高家堰淮河水入运河、芒稻河再入江的话,由于黄河泥沙淤积的速度很快,必将导致河身日高,河水日浅,全河奔溃入淮,势及陵寝,黄河决口、改道、自行分流等情况越来越频繁,所以说对于在江北分水一事,潘季驯非常之慎重。

    潘季驯向朱载坖奏道:“高堰势高,淮水陡下,疾若建瓴,淮南一线之堤溃如破竹,高、宝、兴、盐之民求为鱼鳖不可得矣,其为运道民生之患可胜言哉。今周桥、武墩、高涧,即所称高堰也,武墩、周桥列于首尾,高涧当其中,开此三处即拆高堰无异也。”

    对于分高家堰之水以减轻淮南的水灾,潘季驯坚决予以反对,潘季驯仍旧坚持蓄清刷黄,束水冲沙的思路不变,同时六合、天长等地的雨水、山洪,本来并不排入漕河、高邮湖,有入江的河道,但长期淤浅,得不到疏浚,因为河道是运盐官河。巡盐衙门一方面为了防止私盐贩偷运,故意防堵闸坝不泄水,另一方面盐运河道的疏浚工程要由盐政衙门出资完成,工程量巨大,所以巡盐衙门压力。

    潘季驯认为,为了防止洪水排出高宝湖,增大运河以东的防洪压力,也充分考虑盐政的利益,提出防私盐船不必封堵河道,只需要立木桩于河道中就可以阻止船只航行,且不影响泄水。将这一段河道予以疏浚,减少上游来水,以减少通、泰等地防洪压力。将六合、天长之水引入长江,而高邮湖则作为通、泰防备洪水的重要枢纽,修建相应的防洪工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