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储君之位已是囊中之物!(1 / 8)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

另一边。

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离开朱煐府上,一同回到东宫。

马车里没人说话。

只有车轮碾过青石路面的声音,一下又一下。

谁都没有开口。

东宫。

他们踏入宫殿,那股沉闷的气氛也跟着进来了。

殿内烛火摇晃。

烛光将三个男人的影子投在金砖地面上,拉长、变形。

他们的脸色在烛光下忽明忽暗。

黄子澄找了个位置。

齐泰也找了地方坐下。

可两人都坐不稳,身体里透着一股焦躁。

他们时不时抬眼,目光对上,又马上移开。

那一眼里,有惊疑,有茫然,还有恐惧。

朱允炆低着头,缩在宽大的袍服里。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的金线云纹,一遍又一遍,像是要把丝线捻断。

沮丧的情绪包裹着他。

主位上,坐着吕氏。

她一言不发,脊背挺直,头上的凤钗在烛光下闪着冷光。

她的脸绷着,目光在朱允炆、黄子澄、齐泰三人身上来回地看。

她在等一个解释。

但没人能给出解释。

今天发生的事,把他们所有人都打蒙了。

这算什么?

黄子澄与齐泰再次对视。

这一次,他们没躲开,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无力感。

是挫败。

为官多年,他们自认能算计人心。

这种彻底的挫败感,他们从未有过。

面对朝堂上的政敌,甚至是藩王,他们都有办法设局。

他们习惯了言语交锋的胜利,习惯了掌控一切。

可面对那个朱煐........

他们所有的计谋、手段和经验,都失效了。

那种感觉,就像用尽全力打出一拳,结果却砸进了雾里。

没有回音,没有阻挡。

所有的力量,就这么消失了。

这个混账,根本不按常理来。

去之前,他们推演过每一步,想过朱煐可能有的每一种反应,反复商议过。

最终得出的结论,无懈可击。

此计,天衣无缝。

朱煐,必然就范。

可为什么?

为什么剧情的发展,会偏离到如此荒谬的境地?

黄子澄的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试图从这团乱麻中理出哪怕一根线头。

按照常理,他们的建议没有任何问题。

他们放下了身段。

他们甚至带上了皇孙殿下。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朱煐对我们在朝堂上的发难心怀怨怼,可你总不能不看皇孙殿下的面子吧?

冤家宜解不宜结。

这个道理,三岁小儿都懂!

我们是什么身份?

当朝重臣!帝师!

我们亲自登门,这姿态放得还不够低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道歉,这是“负荆请罪”!

为了大局,为了殿下的安稳,我们连为官者最看重的颜面都舍弃了。

人言?

让天下人去说吧!说我们无能也好,说我们被一个竖子逼到府上请罪也罢。

我们都认了。

你朱煐,总该给个台阶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