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内外有别,再甩一锅(2 / 3)

加入书签

p> “不错。”李承乾解释道,“这份纪要,不公开发行,仅依官员品阶、职权之不同,限量印制,由专人递送。凡‘论衡’版上那些涉及国计民生、海防边策、财政税收、技术利弊之激辩雄文,皆录于此。如此,朝中诸公,既能知晓同僚高见,进行廷议辩论,又可免于泄露机密,被外人所乘。”

这个想法一出,甘露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眼睛里同时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绝了!

这个法子,简直是神来之笔!

既保留了邸报教化万民、广开言路的好处,又像一把最精密的筛子,将所有敏感信息都过滤了下来,只供核心层传阅。这不仅仅是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更是建立了一套前所未闻的、高效而安全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已经不能用复杂来形容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在岸边焦急踱步的老师傅,看着自家徒弟造的大船即将被风浪打翻,可那徒弟不慌不忙,反手就给大船装上了一个更先进的压舱石,不仅稳住了船,还让船的性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好!好一个内外有别!”李世民忍不住击掌赞叹。

但他随即又皱起了眉头,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此法虽好,但谁来区分‘内外’?何为机密,何为趣闻?这其中的尺度,极难拿捏。判定之人,权力过重,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党同伐异、钳制言论的工具。这个秘阁,由谁来掌管?”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李承乾身上。

来了,甩锅的精髓就在这里。

李承乾躬身,语气诚恳至极:“父皇明鉴。能掌此秘阁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深得父皇信赖,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其二,洞察朝局,明辨是非,能于细微处见惊雷,于无声处听风雨。其三,身份超然,不涉党争,处事公正,能压服众臣。”

他每说一个条件,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就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筛选人选。而当三个条件说完,一个名字,几乎同时出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直视长孙无忌,朗声道:“放眼朝堂,能担此重任者,唯有赵国公一人!”

长孙无忌猛地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诧。他一直像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没想到这口锅,最终会朝着自己飞过来。

让他来管这个秘阁?审查所有敏感言论?

这权力……可太大了!也太烫手了!

李世民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看着长孙无忌,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心中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明白了。

承乾此举,一石三鸟!

其一,解决了邸报泄密之危。

其二,设立内参,加强了朝廷内部的沟通效率。

其三,也是最妙的一点,他将长孙无忌这个国舅、百官之首,放在了这个最关键也最招人恨的位置上!

长孙无忌是外戚,权势已重,再掌此权,必然会更加谨慎,不敢有丝毫偏颇,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同时,由他来审查百官言论,那些官员们,谁的文章能上内参,谁的文章被驳回,都会记在心里。这等于是在无形之中,给长孙无忌树立了无数的政敌,从而达到了制衡其权力的目的!

帝王心术!这是真正的帝王心术!

这小子,居然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将朝堂上所有关键人物的性格、能力、位置,都算计得清清楚楚,并用一个看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权力平衡!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那张依然带着几分少年稚气的脸,心中涌起的,不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于恐惧的骄傲。

这大唐的江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