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世家的背叛与草原的阴影(1 / 2)
李承乾终于过上了几天他梦寐以求的咸鱼生活。
工地上的秩序,在魏征的铁腕和“夜校”的引导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白天人人争先,奋力劳作,为了更高的工分;晚上一灯如豆,刻苦攻读,为了晋升的希望。打架斗殴?不存在的。谁敢耽误别人晚上回去学习,会被几十个壮汉按在地上摩擦。
清静了。
李承乾心满意足地躺在东宫花园里自己设计的改良版躺椅上,摇着扇子,喝着冰镇酸梅汤,惬意地眯起了眼睛。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规划已经重新回到了正轨。路修得再好,大学办得再成功,那也是父皇和朝臣们的事。等这条“贞观大道”修完,他这个“总设计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去封地养老了。
然而,他享受的这份宁静,正是某些人彻骨的寒冬。
太原,王氏宗祠。
祠堂内灯火昏暗,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五姓七望的核心人物,再一次秘密地聚集于此。为首的,正是清河崔氏的当代家主,崔民干。
这位年过半百,一向以儒雅著称的老人,此刻脸上却带着一丝病态的狰狞。
“诸位,不能再等了。”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像两块砂纸在摩擦,“我们都小看了那个李承乾。从拍卖会,到宝泉监,再到如今的工地大学,你们还没看明白吗?”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地说道:“他不是在针对我们某一家,也不是为了和我们争利。他……是在掘我们所有世家的根!”
荥阳郑氏的一位长老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崔公,言重了吧……不过是教些泥腿子识字算术,成不了气候……”
“成不了气候?”崔民干发出一声冷笑,如同夜枭啼哭,“郑公,你还没看懂吗?他教的不是圣贤文章,而是技术!是管理!今天他能从二十万灾民里提拔三千个只忠于他的工头,明天他就能从全天下的庶民中,选拔出千千万万个只认朝廷、不认我等门第的官吏!”
“他这是在用我们最看不起的‘术’,来瓦解我们赖以存身的‘道’!他是在告诉天下人,读书并非我等世家专利,做官也无需我等举荐!百年之内,朝堂之上,将再无我等立锥之地!到那时,五姓七望,不过是个笑话!”
一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之前只看到了眼前的损失,却没想得如此深远。被崔民干一点破,一种亡族灭种的恐惧感,瞬间攫住了每个人的心脏。
范阳卢氏的家主猛地一拍桌子,恨声道:“那太子,其心可诛!崔公,你说怎么办,我们都听你的!总不能坐以待毙!”
“坐以待毙,是死。”崔民干的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决绝,“奋力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祠堂中央,目光扫过列祖列宗的牌位。
“勾结外敌,乃灭族之罪。此事,老夫明白。”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悲壮,“但若不如此,百年之后,我等还有何面目,去见这满堂的列祖列宗?与其被那黄口小儿温水煮青蛙,慢慢耗死,不如……引颈就戮,换他大唐江山动荡!”
“引颈就戮”四个字,让祠堂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好几度。
郑氏长老颤抖着站起来:“崔公!你……你是要……”
“不错。”崔民干转过身,眼中已是一片死灰,“老夫决定,派遣密使,前往草原,去见颉利可汗。”
满堂死寂。
与突厥人勾结,引异族入关。这是刻在所有中原士人骨子里的禁忌,是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
“此事……此事若败,我等万劫不复!”
“可是,若成呢?”崔民干反问,“颉利南下,唐军主力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