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史上最强“代笔”天团(2 / 3)
p>
说完,他便将笔放下,一副“你们自己体会”的表情,坐了回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神中瞬间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房玄龄喃喃自语,“臣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此次救灾之策,其根本思想,并非朝廷强行干预,而是顺应‘人性’与‘市场’的‘自然’规律!‘灾民求生’是人性,‘商人逐利’也是人性。朝廷所为,看似无为,实则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规则,让这两种人性,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自行运转,最终达到‘人得救,货流通’的‘治’!高!实在是高!”
杜如晦立刻补充:“没错!这八字总纲,直接点明了‘以人就粮’与‘救灾券’的哲学内核!‘以人就粮’,是顺应灾民求生之‘自然’。而‘救灾券’,则是以朝廷信用为引,行‘无为’之策,撬动民间力量。殿下,这八个字,便是我等撰写此文的定海神针啊!”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很好,第一步,把调子起得高高的,让你们下不来台。
接着,他看向户部尚书戴胄:“戴爱卿,此策,与钱粮关系最密。你主掌户部,当为文章之‘骨’。孤只问你一句,钱粮的本质是什么?”
戴胄一愣,这个问题太大了。他想了想,谨慎地回答:“回殿下,钱者,交易之媒介;粮者,生存之根本。”
“肤浅。”李承乾毫不客气地吐出两个字。
戴胄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李承乾继续用那种神棍的语气说:“钱粮,皆为‘流转’。死水一潭,便是废铜烂铁;囤积居奇,便是索命之刀。唯有流转,方能活国,方能活民。你便以此为‘骨’,论述‘救灾券’如何打破钱粮壁垒,引死水为活泉。”
戴胄听得浑身一震,如遭雷击。之前他还只是觉得“救灾券”是精妙的术法,此刻被太子这一点拨,瞬间上升到了“道”的高度!“流转”二字,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数十年的财务认知。
“臣……臣领悟了!臣,遵旨!”戴胄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搞定一个。
李承乾又看向魏征:“魏师傅,你是谏官之首,天下风骨所在。此文之‘气’,便由你来立。孤也不问你大道理,孤只问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水’,是什么?”
魏征想也不想,傲然道:“是民心!”
“是,也不是。”李承乾摇了摇手指,“水,无形无常。顺之,则为民心;逆之,则为洪流。我等救灾,非仅仅是施恩,更是‘疏导’。疏导得当,则洪水可为灌溉之利。此文中,你要论述的,便是朝廷如何从‘堵’的旧思维,转向‘疏’的新境界。告诉天下人,我大唐敬民,非敬其顺,更敬其力!此为文章之‘气’!”
魏征浑身巨震,他一生都在劝谏李世民要重视民心,要爱民如子,但从未想过,可以从“疏导民力”这个角度来阐述君民关系。这比单纯的“爱民”,格局大了何止十倍!这已经不是仁政,这是真正的“王道”!
“臣……受教!”魏征对着李承承,行了一个大礼。
最后,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那个最擅长脑补的张玄身上。
“张玄。”
“臣在!”张玄激动得脸都红了,他知道,最关键的部分要来了。
“这篇文章,总纲、骨、气皆备,还缺一样东西——‘神’。”李承乾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你,就来写这个‘神’。你就告诉全天下的人,这一切的源头,这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三个字。”
他伸出三根手指。
张玄呼吸都急促了:“请殿下示下!”
李承乾微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