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非遗陶瓷技艺铸造技艺酥鱼制作(1 / 2)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非遗:陶瓷技艺铸造与酥鱼制作——泥土与鲜味的千年对话
在石家庄市高邑县的黄土岗与泲河之间,陶瓷技艺铸造与酥鱼制作如同两条交织的文化脉络。
前者以陶土为魂、窑火为脉,镌刻着千年文明的温度;后者以鲜鱼为媒、酱汁为引,烹制出舌尖上的乡愁记忆。
二者一器一馔、一静一动,共同演绎着高邑县“物产滋养文明,技艺反哺民生”
的文化生态。
一、陶瓷技艺铸造:窑火淬炼的文明密码
1千年窑火的文明基因
高邑县陶瓷技艺肇始于唐代南焦村的瓮窑烧制,这片岗坡地因富含黏合性强、耐高温的陶土,成为燕赵大地的“陶艺基因库”
。
考古现证实,唐代南焦瓮窑已形成完整的制陶体系,其“馒头窑”
以煤炭为燃料,烧制出储粮瓮、腌菜缸等生活器具,釉色古朴浑厚,器型敦实如鼎。
至明清时期,技艺衍生出花盆、鱼缸等园林陶器,器表雕刻莲蓬、金鱼等吉祥纹样,将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这种“以土为纸、以刀为笔”
的创作理念,使高邑陶瓷成为研究北方民窑展史的重要标本。
2刻瓷技艺的金石新韵
在传统陶器基础上,高邑刻瓷技艺于20世纪焕新生。
该技艺以单线勾勒平刻、点刻、线刻为主,使用钻石刀具在瓷器表面凿镌纹样,巧妙融合国画的写意与油画的透视。
刻瓷大师赵梓龙创作的《泲河烟雨图》,以深浅不一的凿点再现雾霭中的古渡口,近观如碑拓苍劲,远看似水墨氤氲。
2020年,高邑刻瓷被列入石家庄市非遗名录,其作品《二十四节气》系列更成为外交部国礼,让燕赵纹样登上国际舞台。
3绿色转型的当代突围
面对环保压力与产业升级,高邑陶瓷探索出三条创新路径:
?燃料革新:2020年,传承人段肖亮带领团队将煤炭窑改造为天然气节能环保炉,通过调整陶土配比与烧制曲线,使成品率从65提升至92;
?产品迭代:石家庄德茂陶瓷公司开出茶盏、香器等文创产品,其中“唐三彩复刻系列”
采用矿物釉料,经1280c高温烧制,重现唐代釉色流动之美;
?文旅融合:在“高邑非遗小镇”
设立陶艺研学基地,游客可体验拉坯、刻花、烧制全流程,年接待量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增收500万元。
二、酥鱼制作技艺:酱汁浸润的时光之味
1泲河馈赠的饮食智慧
高邑酥鱼制作技艺轫于明清漕运兴盛时期。
泲河作为南北货运水道,沿岸渔民将捕获的鲫鱼、鲤鱼经油炸、焖炖制成酥鱼,既便于贮存,又富含钙质。
其核心工艺在于“三绝”
:
?选材:选用泲河野生鲫鱼,鱼身长15-18厘米,肉质紧实无土腥;
?烹制:以米醋、冰糖、秘制酱料文火焖炖6小时,鱼骨酥软如豆腐;
?存味:装入陶瓮密封窖藏,利用陶器微孔呼吸特性,使鱼肉吸纳酱香。
2节庆仪礼的文化符号
酥鱼在高邑民俗中承载着特殊寓意:
?婚俗:新娘出嫁携“双鱼瓮”
,寓意“余(鱼)生富足”
;
?祭祀:清明供奉酥鱼象征“慎终追远”
,因“鱼”
谐音“裕”
,祈愿先人护佑家族丰裕;
?宴饮:年夜饭必设“全鱼宴”
,头尾保留象征“有始有终”
。
这种“以食载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