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姓屠姓怀姓紫姓笑姓皇姓(1 / 4)
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多元化的地区,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其姓氏文化也呈现出独特的丰富性。
除了常见姓氏外,香姓、屠姓、怀姓、紫姓、笑姓、皇姓等相对罕见的姓氏,在香港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起源、变迁历程和分布状况,它们共同构成了香港姓氏文化的多元景观。
一、香姓:护宋遗臣的改姓传奇
(一)起源
香姓起源于南宋末年,其一世祖为查开祥。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查开祥曾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护主南下,随主入粤。
然而,南宋大势已去,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相继就义,南宋灭亡。
负伤的查开祥解甲散兵,隐居于茶山(今广东东莞),为避祸改“查”
姓为“香”
姓。
查姓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据《姓苑》记载,春秋时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查邑,其后代子孙以邑为姓,称为查氏。
查氏久居山东,南唐时迁往江苏海陵,后世多出达官贵人,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
南宋时期,查开祥的父亲查锡远已迁到临安城入朝为官,拜光禄大夫,因与奸相贾似道不和,辞官归隐田园。
1262年,查家南下迁至南雄珠玑巷,三年后查锡远去世。
为避兵祸,查开祥带着家人迁至东莞查山。
(二)变迁
香氏定居南粤后,以农耕为业,遵循“累世不得为官”
的家训,默默无闻七百年。
直至民国后期,出了一位粤系儒将香翰屏。
香翰屏生于1889年,岁时入读广州法政学校,30岁入广东护国军第五军军官讲武堂学习,39岁成为国民党“铁四军”
十二师师长,并逐渐成为掌有粤军实权的粤系二号人物,后曾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正式退役。
如今,香氏人口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北、四川、安徽、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香港等地。
其中,东莞市横沥镇有5000余人,广东省内(横沥镇外)有1100余人,广西合埔县沙棘坪村00余人,广西浦北县石埇镇约2000人,内蒙古河套1000余人,甘肃民勤1000余人,香港3000余人,海外600余人,其余地区有少数人。
(三)香港分布
香港的香氏后人约有百余人,他们可能主要是通过家族迁徙的方式来到香港。
在香港,香氏家族或许保留着与祖籍相关的文化传统和家族记忆,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茶山增埗祭祖,以缅怀先祖,追思家族历史。
香氏在香港的分布可能较为分散,但在一些传统社区或家族聚居地,仍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家族文化氛围。
二、屠姓:多元起源的古老姓氏
(一)起源
屠姓起源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子姓起源:商朝王族后裔分封于弦国,弦国灭亡后,其族人以国名命姓为弦姓,后去邑为屠,称屠氏。
-九黎族起源:源于姜姓,出自九黎族领蚩尤的后代。
黄帝与炎帝联合在涿鹿击败蚩尤后,将其部分部族人迁往邹屠之地(今山东邹平)定居,其后裔子孙以居住地名为姓氏,形成屠氏、邹氏。
-职业起源:古人有以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
部分出自西周时期职人廛人,廛人是古代屠宰为业者的统称,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技能别称为姓氏者,称屠氏。
-部落文化起源:出自汉朝时匈奴休屠部。
休屠部的族源主体是秦、汉之际活动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其中“酋涂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