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京师大学堂(1 / 2)

加入书签

崇祯皇帝那句“朕便陪你将这个腐朽的旧世界彻底砸个粉碎”的豪言壮语为一场即将席卷整个大明王朝的、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拉开了序幕。

然而李睿却并没有立刻挥舞着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在全国范围内强行推行那些足以让天下所有读书人都为之疯狂的“新政”。

他知道变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思想的变革。在砸碎一个旧世界之前你必须先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认同并有能力去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新人类”。

于是,在献俘大典结束后的第三天,李睿向崇祯皇帝递交了他“维新变法”的第一份也是最核心的一份详细计划书。

计划书的名字很简单:《关于在北京创建“大明皇家京师大学堂”之草案》。

……

当崇祯皇帝在乾清宫的灯火之下第一次完整地看完这份草案时,即便是他这位早已被李睿的各种“奇思妙想”锻炼出了强大心脏的帝王也依旧被其中那充满了颠覆性与前瞻性的构想给彻底地震撼了。

这哪里是一份创办学校的草案?这分明是一份要为整个大明帝国在未来数百年培养所有精英阶层的“人类补完计划”。

草案中李睿将这座未来的“京师大学堂”清晰地划分为了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核心学院。

第一个是“文理学院”,其定位是“思想的熔炉”,是为整个帝国培养未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的摇篮。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文学系”、“法学系”、“经济系”等十余个全新的科系。

其招生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人,无论是谁无论出身只要能通过由研究院统一出题的、极其严苛的“入学资格考试”便可入学。

其教学的内容更是彻底地抛弃了那套早已与时代脱节的“四书五经”,取而代之的是由李睿亲自编撰的充满了“科学精神”与“实证思想”的全新教材。

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拉瓦锡的元素周期表,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李睿将他脑海中那些足以引领人类文明向前迈进数百年的最璀璨的智慧结晶以一种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方式都一一地书写了出来。

他要在这里培养出的不再是只会空谈心性、满口仁义道德的腐儒,而是一批真正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拥有科学世界观、懂得如何用“数据”和“逻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代化的“知识分子”。

第二个是“军事学院”,其定位是“战争的艺术”,是为大明培养未来所有职业化军官的“西点军校”与“黄埔军校”的结合体。

学院下设“陆军指挥系”、“海军指挥系”、“炮兵工程系”、“参谋作战系”、“后勤管理系”等专业。其招生的对象极为严苛,不仅要求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文化基础更要求有绝对的忠诚。

所有学员在入学之前都必须对着那面“玄鸟”黑旗宣誓:“忠于国家,忠于皇帝,忠于李帅!”其教学的内容更是充满了李睿那独有的、充满了“科技感”与“协同作战”思想的战争艺术。

学员们不仅要学习最先进的步炮协同战术、海陆空一体化作战理论,他们更要亲自走进实验室去学习火药的化学原理,走进工厂去学习枪炮的机械构造。

他们还要在巨大的沙盘之上进行无数次的兵棋推演,模拟各种复杂的战局。李睿要在这里培养出的不再是那些只懂得“匹夫之勇”的莽夫,而是一批真正懂得如何运用“科学”去指挥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职业化的“战争工程师”。

第三个也是最让崇祯感到意外的一个是“政务学院”,其定位是“帝国的基石”,是为大明培养未来所有基层行政官员的“公务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