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新政南下(1 / 2)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一年的春天,一纸盖着“政务院”和“皇帝宝印”的联合诏令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雷,彻底震动了整个富庶而又平静的江南。

诏令的内容石破天惊:为充实国库,为“京杭大铁路”之修建筹措资金,朝廷决定在南直隶、浙江、福建三省进行“摊丁入亩”与“一体纳粮”之新政试点。

“摊丁入亩”意味着将数千年来按人头征收的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土地越多交的税就越多。“一体纳粮”则更是捅了马蜂窝,它意味着废除自国朝以来读书人所享有的免除赋税徭役的一切特权。从此以后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士绅官僚,在纳税这件事上人人平等。

这两条新政对于普通的无地、少地农民而言无异于天降甘霖,是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的德政。但对于那些以土地兼并为生、以“功名”为护身符、享受了数百年特权的士绅地主阶级而言,这无异于是在从他们的身上活生生地割肉,是在刨他们的祖坟。

一时间整个江南舆论哗然。无数的“读书人”走上街头奔走疾呼,痛斥此乃“与士大夫争利”的亡国之策。无数的乡绅地主更是串联在一起公然抗税,甚至煽动佃户围攻前来丈量田亩、核定税收的官吏。整个富庶的江南都因为这两条新政而陷入了一片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

……

应天府,新成立的“南直隶总督衙门”。杨嗣昌这位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前来推行新政的“钦差大臣”此刻却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他的面前摆着一堆来自各地州府的告急文书。

“……松江府士绅聚众闹事,殴打税官,焚烧田契……”

“……徽州府大族闭门罢市,扬言若不收回成命便让整个徽州无米可食、无布可穿……”

“更有甚者,”一名属官一脸愤慨地汇报道,“一些在朝中担任京官的江南籍官员竟也暗中修书回乡,指使族人带头抗法。他们简直是目无君上,无法无天!”

杨嗣昌听着这些汇报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捅了马蜂窝了。江南的士绅集团其势力之庞大、关系之盘根错节远超他的想象。他们用“功名”和“财富”编织了一张覆盖了整个江南官场、商界乃至乡野的巨网。自己这个“外来”的总督在这张巨网面前简直就像是一只误入蛛网的飞蛾,动弹不得。

“难道陛下和李总兵在京城为我们争取来的大好局面就要这样断送在江南这群国之蛀虫的手里吗?”

他不甘心!

就在他一筹莫展甚至已经准备要向京城上书求援之时。

“报!”

一名亲兵神色激动地从门外冲了进来。

“总督大人!总督大人!”

“东海之上发现玄鸟舰队!”

“李总兵他亲自率领着他那支无敌的铁甲舰队来了!”

“什么?”

杨嗣昌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那张因为连日忧虑而显得有些憔-悴的脸上瞬间就爆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狂喜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和整个江南新政的救星到了。

……

长江入海口,一支由十艘体型庞大、通体由钢铁包裹、船身两侧布满了黑洞洞炮口、船尾还冒着滚滚黑烟的“镇远级”铁甲舰所组成的、前所未有的强大舰队,如同十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缓缓地驶入了这片属于大明最富庶的黄金水道。

旗舰“定远号”的舰桥之上,李睿身穿一身特制的代表着“大明皇家海军总司令”身份的白色海军戎装,手持着望远镜面色平静地看着远处那片在他的记忆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繁华的土地。他的身边是同样一身戎装脸上却难掩激动之色的郑芝龙。

“李帅,”这位曾经的“海上王”如今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