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你们演悲剧,我播遗言(2 / 3)

加入书签

着:“家庭录音·1998夏”。

她找到一台老旧的卡带机,按下播放键。

一阵电流的嘶嘶声后,一段稚嫩的小女孩哼唱声流淌出来,那纯净的旋律,正是加密钢琴曲的原始版本。

然而,就在旋律即将结束时,结尾处却多了两个轻盈上扬的音符,像一句没有说完的问候,一个等待被回应的暗号。

与此同时,许昭宁的办公室里,气氛同样凝重。

他根据苏明玥提供的思路,将全网所有关于《听见沉默》的舆情爆发节点,与一个被他命名为“观察哨”的内部预警系统时间轴进行了数据对比。

屏幕上,无数的数据点汇聚成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曲线。

“我发现了规律。”许昭宁的声音透着一丝压抑的兴奋和后怕,“每一次,在真正的系统性危机——比如区域金融风险、重大安全事故——爆发前的72小时内,网络上总会精准地出现三到五个情绪极其强烈的‘极端个案’,并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集中推送,瞬间引爆公众舆论。它们的发布时间、发酵速度,都精准地卡在大众注意力最容易被吸引的峰值上。”

他指着屏幕上的模型,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将其命名为‘情绪置换效应’。他们用精心筛选的局部惨剧,来掩盖和对冲即将到来的系统性崩塌。这不是舆论的失控,昭宁,这是……这是精心设计的注意力劫持。”

另一边,林晚的调查报告也带来了新的谜团。

“我回访了多位当初签署了‘和解协议’的家属,他们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出现了相似的记忆断层。”她的语气充满了不安,“他们都记得自己签过字,拿到了一笔钱,但对于协议的具体内容,甚至当时谈判的场景,都描述得含糊不清,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有人甚至说,当时会议室里一直有一种很轻微的嗡嗡声,让人昏昏欲睡。”

她提出了自己的怀疑:“我怀疑他们不仅仅是利用了家属的悲痛和无助,甚至可能使用了某种群体性的心理干预手段,比如特定频率的声波,来诱导服从,并在事后模糊相关记忆。我建议,我们应该立刻暂停对这类高危人群的访谈,风险太大了。”

苏明玥却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如刀。

“不,我们不能停。”她的声音坚定而决绝,“正因为他们在不择手段地抹除记忆,我们才更要把声音留下来。那些被篡改的合同、被遗忘的条款,都只是陷阱。真正的遗言,从来都不在纸上。”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晚,一期名为《回声》的《听见沉默》特别节目,在所有平台同步上线。

没有旁白,没有煽情。

视频开场,直接播放了那些“职业哭灵人”在不同场合的变声录音对比,虚伪的悲伤被技术无情地剥离。

紧接着,是许昭宁制作的时间链图谱,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次“极端个案”的爆发,如何精准地掩盖了另一场更大的灾难。

最后,画面归于黑暗,只有朵朵和其他孩子们纯真清澈的语音,与那段被解密出来的加密钢琴曲交织在一起。

视频的结尾,漆黑的屏幕上浮现出苏明玥亲手写下的一行字:

“他们教会我说话,你们教会我沉默。但现在,我要用你们教我的技术,把他们的声音,送回去。”

节目上线仅两小时,播放量瞬间突破千万。

弹幕疯了一样地刷过,不再是愤怒和质疑,而是两句简单的话,一遍又一遍,汇成洪流——

“听见了。”

“对不起,我们迟到了。”

深夜,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

苏明玥的私人电话突然响起,是那个隐匿在网络深处的电台dJ,阿K。

“苏小姐,”阿K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激动和紧张,“就在你的节目上线后,有人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