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新规则,由烧伤的手来写(2 / 3)

加入书签

何剪辑的视频开始播放。

镜头里,一个瘦弱的少年坐在画板前,他握着画笔的手还在微微颤抖,那是药物戒断反应的后遗症。

但他画得很专注,一笔一划,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家庭轮廓。

爸爸、妈妈,还有他自己。

画面外传来一个女人压抑的哭声和引导:“小宇,你看,你画得真好……你还记得爸爸的样子吗?”

少年没有抬头,只是在画完最后一笔后,用稚嫩的笔迹在画旁边写下一行字:“我记得爸爸的样子”。

视频结束,屏幕暗下。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刚才还叫嚣着利益的董事们,此刻都沉默了,有的甚至下意识地避开了顾承宇的目光。

“这名少年,服用‘宁心一号’七个月。停药后,他的记忆认知出现了严重障碍。”顾承宇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是他停药后第十九天,第一次,画出了一张完整的家庭像。”

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环视全场。

“这么多年,顾氏集团的信条是风险控制,我们规避一切可能导致亏损的风险。我们曾以为这就是成功。”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嘲,“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们搞错了。真正的风险,是当我们的良知可以被明码标价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对它最终的定价权。”

“我宣布,即刻终止与‘宁心生物’相关的一切商业往来,并由集团出资,成立专项心理重建基金,用于所有受害家庭的长期援助。有异议的,现在可以提出。”

再无人有异议。

与此同时,一场全球瞩目的科技伦理峰会上,陆晓站在了聚光灯下。

作为“共情雷达”的缔造者,她本该是这场风暴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但此刻,她却选择了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为这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共情雷达’的初衷,是弥合,而非撕裂;是理解,而非操控。”陆晓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一项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使用它的人有。为了防止它再次成为收割人性的镰刀,我决定——”

她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地宣布:

“即日起,我们将‘共情雷达’的核心情绪识别与数据建模算法,向全社会开源。我们将它命名为——‘苏明玥协议’。”

全场哗然。

“这不是为了监控,”陆晓看着台下无数闪烁的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是为了提醒。提醒每一个试图用数据去理解人心的掌权者——当你凝视数据时,别忘了,数据也应该有人性。”

台下,苏晴眼中含泪,她默默地将一份刚刚刻录完成的金属碟片,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密封盒中。

盒子上写着:云港市疗养院遗址纪念馆奠基盒。

这份以姐姐名字命名的协议,将和那片废墟一起,被永远地埋藏在这座城市的记忆深处,成为一道永不磨灭的警示。

风暴的核心,那些曾经被视为麻烦和累赘的受害者家属们,也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时刻。

文姐带领着二十名家属代表,走进了市立档案馆。

她们没有像过去那样用帽子和口罩遮住面容,而是昂首挺胸,坦然地面对着闻讯赶来的媒体镜头。

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她们亲手将一份份经过技术复原、补充完整的受害者病历,郑重地移交给了国家心理健康史料库。

一名记者将话筒递到其中一位母亲面前:“请问你们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讨一个说法吗?”

那位母亲摇了摇头,她的眼眶是红的,但目光却无比坚定。

“我们不是来讨说法的,世界已经给了我们说法。”她看着镜头,清晰地说道,“我们是来补历史的。补上那些被药物篡改的记忆,补上那些被资本掩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