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你算过人心的波动率吗?(2 / 3)
出父亲遗留手稿中的一句话:“当恐惧成为共识,理性就成了最大的风险。”
一道电光石火般的灵芒击中了她。
敌人变了。
他们不再执着于制造遗忘,不再试图用“宁心”去抹除人们的记忆。
他们找到了一个更高效、更致命的武器——利用人们对“被操控”这件事本身的集体焦虑和深度恐惧。
当每一个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看到的是否是真相,当每一个人都害怕自己成为被收割的韭菜时,整个市场便会陷入一场无法自证的、自我怀疑的巨大旋涡。
信任,这个资本市场最脆弱的基石,正在被系统性地瓦解。
“嘀”的一声轻响,一封加密邮件抵达。发件人是陆晓。
邮件正文只有一个开源算法框架的压缩包,名为“共情雷达v1.0”。
附件的附言中,陆晓用她一贯简洁而深刻的笔触写道:“我们总在说市场是非理性的集合,但总是试图用理性的工具去分析它。可真正驱动它的,或许只是数百万普通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时,内心深处的一句低语:‘我是不是……也被洗脑了?’”
苏明玥解压了文件。
屏幕上,一行行代码飞速滚动,最终汇成一个动态界面。
这个算法能将海量的、非结构化的社交媒体文本,转化为可计算的情绪向量矩阵,并将其与股价的实时波动进行毫秒级的交叉验证。
她看着屏幕上那片因为恐惧而不断闪烁、变色的情绪热力图,忽然之间福至心灵。
如果谎言能够被数据感知,那么情绪本身,是否也能成为一种无法被伪造的证据?
“召集团队,立刻开会!”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穿透了整个楼层。
几个小时后,一场席卷整个金融圈的风暴由苏明玥亲手掀起。
她联合颜婍旗下的公关帝国,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透明交易倡议”的行动。
倡议的核心内容简单而颠覆:呼吁所有进行单笔超过五千万大宗交易的机构或个人,必须在交易完成后附带一份由第三方AI伦理机构认证的“情绪稳定性声明”。
这份声明将公开操作主体在决策期间的核心情绪指标,例如,通过非侵入式设备监测到的压力值、认知负荷指数、乃至决策时的情绪光谱分析。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支持者认为这是重塑市场信心的神来之笔,反对者则怒斥这是对交易自由的粗暴干涉,是“金融领域的思想审查”。
而在监管机构的一间封闭会议室内,徐峰正顶着巨大的压力,将这份倡议的精简版作为一项临时观察条款,力推给在座的委员们。
“各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操纵了!”他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这是系统性的情绪劫持!我们限制的不是自由,而是防止整个市场被少数人利用人性弱点,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此同时,苏明玥已经回到了她的“战场”。
她启动了升级版的“思维滤网”,将“共情雷达”的算法框架作为新的数据接口,直接接入了覆盖全网的百万级实时评论流。
她的金手指不再是单纯地过滤信息,而是在庞大的情绪海洋中,训练识别那些由人为制造的、能够引发群体情绪共振的关键节点。
她从银色的小盒里取出一片薄荷糖,含在舌下。
冰凉的刺激感瞬间扩散,紧接着,一股熟悉的神经刺痛从脑海深处骤然升起。
眼前的物理世界褪去色彩,一个动态的三维数据图谱在她视野中展开。
愤怒、怀疑、悲悯、贪婪……无数种情绪如五彩斑斓的潮水,在虚拟空间中涨落起伏。
她穿行在这片数据之海中,忽然,她的目光被一处异常的数据吸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