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谁在制定规则?(1 / 3)

加入书签

刘主任的到访如同第三次敲响的警钟,冰冷而精准。

他将一份最新的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报告推到苏明玥面前,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医者特有的凝重与无奈。

“你的默认模式网络,也就是DMN,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代偿性重构。”他指着报告上那些被彩色标记的脑区,声音低沉,“简单来说,你的大脑为了处理超负荷的信息和压力,正在自我改写底层的逻辑架构。它在舍弃一些东西,来保全核心的认知功能。”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继续这样下去,你可能会最先失去部分情感记忆。那些与你父亲有关的、与你过去生活有关的、构成你之所以为你的温暖片段,会像被格式化的数据一样,慢慢消失。”

苏明玥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听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病例分析。

她沉默地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是父亲那本手稿的复印件,递到刘主任面前。

“刘叔,”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决绝,“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甚至忘了我是谁,请您帮我记住这个。这不是病,是我为自己选择成为的样子。”

刘主任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复印件,指尖微微颤抖。

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如冰的女子,许久,最终只是疲惫地摇了摇头,发出一声长叹:“你们苏家人,真是……连崩溃都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使命感。”

送走刘主任,苏明玥驱车来到城郊的墓园。

王工早已等在那里,苍老的身影在父亲的墓碑前显得有些佝偻。

秋风萧瑟,吹动着老人的白发。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从一个牛皮纸袋里抽出一本因年代久远而边缘泛黄的册子。

“这是当年的审计日志副本,”王工的声音沙哑,“原件被封存了,这是我偷偷拓下来的。孩子,这是你父亲用职业生涯换来的东西。”

苏明玥接过那本日志,指尖能感受到纸张上时间的纹理。

她没有翻看,只是深深地向老人鞠了一躬。

回到车上,她立刻用便携扫描仪将整本日志数字化,加密后上传至一个名为“破茧者联盟”的私有区块链。

在上传文件的附言处,她敲下一行字:这不是复仇档案,是为时代正名的起点。

几乎在同一时刻,互联网的舆论场被一颗重磅炸弹引爆。

谭疏影的个人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深度长文——《被抹去的先知:星港计划背后,一个预警者的悲剧》。

文章以详实的资料、严密的逻辑链,完整复盘了苏振邦当年如何预警“星港夹层基金”的系统性风险,却反遭打压、被污名化,最终郁郁而终的全过程。

这篇文章如同一场风暴,瞬间席卷了所有社交平台。

“还苏振邦一个清白”的话题在短短一小时内冲上热搜榜首。

更引人注目的是,多位早已退休的前监管部门官员,竟纷纷实名转发并附上评论,字里行间透露出当年的无奈与隐情。

公众的愤怒与质疑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直接冲向了监管部门的闸门。

风暴的中心,一封来自东京的邮件静静躺在苏明玥的收件箱里。

田中先生正式发来了合作邀约函,措辞谦逊而有力。

他提议,双方联合发起一只名为“城市更新监督基金”的公益基金,专项用于支持民间独立审计机构,并为因城市开发项目而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邮件的结尾,他写道:“真正的资本,不应该建立在废墟之上。苏小姐,我期待与您一同重建规则。”

苏明玥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片刻,却没有立即回复。

她切换界面,调出了“蜂巢计划”的实时动态图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