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没人请她坐C位(1 / 3)
周一的清晨,金融圈被一枚投入深水的炸弹彻底引爆。
《财经前沿》的APP推送了一条特稿,标题猩红刺眼:惊爆!
百亿跨境并购案突遭叫停,磐石资本深陷“匿名举报门”。
文章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磐石资本与陆沉舟光鲜的外壳。
报道详述了这起备受瞩目的并购案,如何在审查的最后关头,因一封直达监管最高层的匿名举报信而被紧急冻结。
信中罗列的证据链条之完整、对估值模型漏洞的指摘之精确,让整个市场为之哗然。
陆沉舟的办公室里,气氛凝固如冰。
他面无表情地滑动着平板,屏幕的光映在他深不见底的眼眸里,泛起一丝冰冷的杀意。
当读到“举报内容直指磐石资本利用信息不对称,构建欺诈性溢价模型”时,他手中的特制钢笔发出一声脆响,竟被硬生生捏断。
墨水溅在价值不菲的合同上,像一摊凝固的血。
“查。”一个字从他齿缝间挤出,冰冷得不带任何温度,“把写这封信的人,给我从地底下挖出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全城最高的写字楼里,谭疏影正对着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舞。
作为《财经前沿》的主笔,这篇特稿正是出自她手,但此刻,她正在撰写一篇更为深刻的评论。
她没有纠结于举报者的身份,而是将焦点对准了其展现出的“能力”。
“……传统的金融博弈,是信息与资本的较量。但此次事件,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猎杀方式。举报者不仅洞悉了复杂的数学模型,更可怕的是,他(她)精准预测了监管层的心理底线、市场的恐慌阈值以及磐石资本内部的反应路径。这不是简单的吹哨,这是一种基于共情与直觉的精准打击。如果这封信真的出自一人之手,那么,云港金融圈或许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物种——‘感知型猎手’。”
文章发出,“感知型猎手”这个词瞬间刷爆了所有金融从业者的朋友圈。
拥挤的地铁车厢里,苏明玥安静地读完了谭疏影的评论。
车厢摇晃,人群嘈杂,但她的世界却一片澄明。
她收起手机,在随身的笔记本上,用红笔轻轻划掉了原先写下的“反击”两个字,在旁边重新写下——“引导”。
猎人从不与猎物正面搏杀,而是引导它走向预设的陷阱。
风暴已起,但陆沉舟的反击比她预想的更快,也更无声。
接下来的两天,苏明玥尝试联系了五家之前对她表示过浓厚兴趣的顶级投行。
无一例外,她得到的回复都惊人地一致:“苏小姐,非常抱歉,我们内部刚刚确认,该岗位已经由内部人员锁定。”
客气而疏离的措辞,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将她彻底隔绝在外。
直到第五通电话,对方的人力总监在挂断前,带了一丝不忍,多说了一句:“苏小姐,最近风声紧,避一避吧。”
唯一给予她明确回复的,是一家小型的跨境咨询机构。
负责人是个中年男人,声音里透着精明和现实:“苏小姐,你的能力我们认可。我们可以给你一个高级顾问的职位,薪水也不会差。但有言在先,我们不能给你任何公司层面的资源支持。说白了,你现在是一块‘高危资产’,谁碰谁倒霉。我们敢用你,已经是冒了风险。”
挂断电话,苏明(玥)没有愤怒,也没有失落,只是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她打开加密电脑,调出了过去半年整个云港金融圈所有中层以上的人事任命图谱。
她将这些人的履历、背景、派系关系输入自己建立的数据库中,进行关联性分析。
一个小时后,一张巨大而复杂的关系网络图呈现在屏幕上。
图谱的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