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话比人先到(2 / 4)
了一行文字:我们来记的,不止一个圈。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心理健康”的评审会正在某重点高校内进行。
“我认为,情绪管理课程的核心,应当以稳定为导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内心强大、情绪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鼓励他们沉溺于负面情绪。”一位白发苍苍的权威专家总结陈词,赢得了在场多数人的点头赞同。
顾承宇坐在角落,始终没有发言。
他安静地听着那些象牙塔里的陈腐论调,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笔。
轮到他发言时,他没有反驳,甚至没有发表任何观点。
他只是站起身,将一份匿名的学生作业投影到大屏幕上。
作业很简单,是一个女生连续七天的情绪记录。
周一:妈妈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我说,我很好。
(真相:我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被撞死的流浪猫,哭了一路。)
周二:妈妈问我作业多不多,我说,我很好。
(真相:我被最好的朋友孤立了,她们建了新群,没有我。)
周三:妈妈问我……我说,我很好。
(真相:我说“很好”,是因为我刚刚看到她把抗抑郁药藏进枕头底下。
我不能让她更担心了。
)
一连七个“我很好”,每一个背后,都是一道血淋淋的伤口。
会议室里,之前还热烈讨论的专家们,此刻鸦雀无声。
那一行行平静的文字,像一把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他们所有理论的华丽外衣。
会议在一种尴尬的沉默中结束。
散场后,那位白发专家叫住了顾承宇,神情复杂地问:“顾教授,这个孩子……她现在怎么样了?”
顾承宇看着他,镜片后的目光平静而锐利:“她开始在饭桌上对她妈妈说‘我不饿’了——那是她第一次,学会拒绝。”
而在另一边,叶小棠的行动更加直接。
一通匿名电话,将她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偏远的乡镇小学。
电话里的人声音急促,称学校正在向家长推广一种“家庭和谐音频包”,要求孩子们每天定时收听。
叶小棠没有费力去追踪音频的源头。
她知道,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源头往往难以撼动。
她选择了一个更巧妙的切入点。
她联系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师,以“关爱下一代心理健康”的名义,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共听日”活动。
活动现场,孩子们和家长坐在一起,共同聆听那个所谓的“和谐音频”。
音频内容充满了正能量的口号和轻柔的音乐。
听完后,老师要求孩子们用画笔画下自己听到的声音。
大部分孩子画了太阳、笑脸、彩虹。
但在教室的角落里,几幅画显得格外刺眼。
一个孩子画了一个嘴巴被打上巨大叉号的大人。
另一个孩子画了一扇被沉重门锁锁住的房门。
还有一个孩子的画上,一个小人的耳朵里,正流出鲜红的血液。
老教师走到那个画着流血小人的男孩面前,温和地问:“孩子,你画的这个,妈妈看到了会难过吗?”
男孩抬起头,眼神空洞地摇了摇头:“她根本不知道我在听什么。她每天也在听自己的录音,录音里说:‘妈妈要坚强,妈妈不能哭’。”
这场无声的控诉,比任何激烈的反抗都更具力量。
“声音树”项目的后台,苏明玥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数据异常。
位于云南某高校的服务器节点,连续三周,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出现非正常的活跃高峰。
上传的内容格式统一,全是时长在五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