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2)
说是前世,贾琏的本性也不算坏,但要命的是他轻浮不定,在女色上还没什么自制力。
贾珠如今把贾琏往习武的道路上引,多少是希望贾琏能通过习武而宁心定神,磨练意志。
不明说,王氏肯定不知道贾珠心里的这些门道的。
而且事关前世,贾珠也没办法明说。
可当母亲的对儿子的期许肯定会比当祖母的对孙子的高,为此王氏说:“那你的学习呢?你总不能考上了举人就不考了吧。
书院的学习就不管了?”
以前王氏是舍不得贾珠去江南的书院。
如今怕贾琏影响到了贾珠的前程,王氏又恨不得把贾珠往江南的书院赶。
“考进士没母亲想的那么简单。
那时候已经不是单单的死读书,贴经义就能过关的了。”
科举之道说得深了王氏也听不懂。
贾珠只能简洁说:“读书如做人,待到那时候,总是要考些读书之外的能力才华的。
孩儿若是能把琏儿教好,日后若是为官一方也不会缺少政绩。”
当母亲的肯定是犟不过孩子的。
既然贾珠信誓旦旦的说明了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前程,又大道理一套又一套的搬。
最后王氏也无话反对。
贾珠在家的日子过得飞快。
一眨眼的,似乎贾珠的婚期都不远了。
期间,大房的童姨娘生了个闺女,生完当娘的就没了性命。
也许是因为那孩子一样没了生母,贾琏竟有了几分当哥哥的味道,原来觉得坚持不下去的习武也能坚持下去了。
贾琏私下还有同贾珠说:“我也是当哥哥的人了,总得要学着保护妹妹。”
也许是前世的惯性,那闺女还是被依着元春的名字取名叫迎春。
只是这迎春的命运已经明显开始同前世不同了。
再说贾珠的婚事。
要说以李家人的性子和立场,他们还真期望能等到贾珠成了进士之后再成亲。
自己姑爷是举人还是进士,那身份上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到时候出嫁的时候,自家姑娘的身价也完全不同。
可李守中毕竟是国子监祭酒,科举方面也不算生疏,晓得少年进士是极其稀奇的存在。
若是贾珠真夸了这个口,结果一次考不上,下一次又考不上,一次二次的自家姑娘终究会拖成老姑娘。
所以权衡利弊之下,贾李两家的三媒六聘的各道程序也就开始走起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