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风雨(1 / 3)
去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庆历宫变,至今想起仍令赵祯脊背发凉。
乱兵骤起,直逼寝殿,他当时惊怒交加,几乎失了方寸。
是曹映锦,这个他不够美貌,过于端肃,且是刘娥和臣子们“强塞”给赵祯,赵祯反叛,刻意疏远的皇后,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与果决。
她紧闭门户,亲自督促内侍宦官持械守御,精准判断乱兵会纵火,即刻派人潜行汲水预备。
每一道指令都清晰果断,那份临危不乱的气度,无愧于她的出身。
动乱平息后,赵祯在惊魂未定之余,看着平静的指挥善后,堪称气定神闲,甚至毫不留情宁处死身边与宫变有关的宫女的曹映锦,心中涌起的并非全然是感激。
她为何如此镇定?是否早有预料?甚至……是否与她有关?
他沉溺于张璃溪的娇憨明媚,对比之下,曹映锦的沉着更像是一种心机深沉的算计。
因为本就不喜,再加上宫变一事,废后的念头一度在赵祯心中盘桓,还是韩琦等重臣力谏,言皇后“平乱有功,德行无亏,若废之,天下将谓陛下何?”,赵祯才勉强按下念头。
也是在那之后,他第一次真正坐下来,与她进行了一场开诚布公的长谈,也是那时,赵祯才恍然惊觉,他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位由大娘娘为他择定的皇后。
赵祯问了她关于宫变的疑虑,也问了她是否怨恨入宫。
曹映锦的回答,他至今记得清晰。
“臣妾少时,曾读史书,慕班昭续史之志,亦曾想过,若不为后妃,能否如蜀中卓氏,以冶铁致富,庇佑一方?或如前朝才女,著书立说,留名青史?”
“入宫,是家族之命,亦是臣妾之责,既在其位,必谋其政,护佑官家,稳定宫闱,是臣妾身为皇后的本分。至于其他……不过是些无谓的念想罢了。”
“那宫变之时,皇后为何能如此镇定?”
“因为慌乱无用,祖父曾言,为将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臣妾虽为女子,亦知危急存亡之秋,需有人稳住局面,官家是天下之主,不容有失。”
至于怀疑……”曹映锦微微苦笑道:“臣妾若真有异心,何须等到今日?又何必在众目睽睽之下平乱,授人以柄?”
赵祯问曹映锦,若没有被送入宫,她想去做什么。
曹映锦说,她曾想过如先祖般建功立业,但那的确是有些妄想了,她没什么习武的天份,也没有人教她排兵布阵。
但至少,曹映锦觉得也能像某些宫外的女子那般,立下女户,经营一方天地,证明女子并非只能依附父兄夫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