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形并症治门1-3(1 / 3)

加入书签

根窠无晕

血虚时痘疹颜色大多散漫,痘疹根部淡白,缺少鲜艳色泽。这种情况可选用芎归保元汤,病情严重的话,参归鹿茸汤会有奇特疗效。

“注释”痘疹发展到灌浆阶段,若气血交会正常,必然会有一条血线紧紧附着在痘根之下,就像珍珠放在胭脂上,每颗痘疹都光彩熠熠,这是正常的痘疹形态。倘若平日里气血虚弱,到了灌浆的时候,痘顶虽然圆满,但痘根虚弱严重,就用参归鹿茸汤来治疗。

芎归保元汤

人参 甘草(炙) 黄芪(蜜炙) 当归(酒洗) 川芎

以龙眼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芎归保元治血虚,人参甘草共黄芪,酒洗当归川芎配,龙眼作引服无时。

参归鹿茸汤(方剂见“灌浆”相关内容)。

皮薄浆嫩

痘疮如果表皮薄且根部不红,等到化脓时,脓浆淡薄清稀。痘疮会不断破溃、变得不完整,这是气血虚弱的表现,病症多凶险。需尽快服用十全大补剂,气血充足才有生机。

“注释”痘疮依靠气血来生长成熟。若气血充实,痘皮就会呈现苍老之态,痘体肥满且坚厚;要是气血虚弱,痘疹必然会光亮、软皱,像被水浸湿一样。

此时必须使用十全大补汤大力补益气血,如此才能使毒邪化解、脓浆正常形成,确保病情转安。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芪(蜜炙) 茯苓 当归 白术(土炒) 肉桂 甘草(炙) 白芍(酒炒) 熟地黄 川芎

以煨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十全大补汤最灵,人参黄芪白茯苓,当归白术肉桂草,白芍熟地及川芎。

空壳无浆

痘壳外观圆融但浆水不充盈,这种情况有虚有实,需明确分辨。痘根颜色淡白,是血虚弱的表现;痘根紫且紧,是血热凝结所致。可分别用《千金》内托散与四物加味汤,依据病症及时治疗,不可延误。

“注释”痘疹发展到行浆阶段,头面及全身部位,外表看似胀起但内部实际上浆水不足,这种情况叫做空壳。应当区分虚实进行治疗:如果痘根颜色淡白,这是因为血虚无法将毒邪化为浆水,适宜用《千金》内托散;如果痘根紧且颜色发紫,这是气行而血滞,毒热伏于血分,导致不能化成浆水,适宜用加味四物汤治疗。

《千金》内托散(方剂见“见点”相关内容)。

加味四物汤

生地(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当归( 酒洗) 连翘(去心) 紫草茸(酒洗)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四物汤,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紫茸连翘良。

痘顶塌陷

痘疹根部虽红,但痘顶塌陷,此症状多因气虚所致。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食欲不振、虚烦、大便溏薄、身体倦怠等表现。需立刻使用补中益气汤,待气充足,痘顶便会升起,浆水也会充实贯通。

“注释”痘顶塌陷,是由于中焦之气虚弱,无力振作,所以在灌浆的时候,虽然痘根呈现红润之色,但痘顶却微微塌陷。同时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想吃东西、心中虚烦、大便溏薄、身体倦怠等症状。治疗应以补气为主,使用补中益气汤,这样气充足后,浆水上升,痘顶自然就会隆起。

补中益气汤

黄芪(蜜炙) 白术(土炒) 人参 升麻(炒) 柴胡(炒) 陈皮 甘草(炙) 当归身

以煨姜,大枣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补中益气效如神,黄芪白术共人参,升麻柴胡陈皮草,煨姜大枣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