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形并症治门1-1(2 / 4)

加入书签

容)。

胭脂膏

用升麻煎出浓汤后滤去药渣,把棉燕脂放入汤中揉出红色汁液,再加入雄黄细末,搅拌均匀后贴在患处。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

锁眼

如果面部其他地方痘疹稀疏,唯独两眼周围痘疹稠密,这种痘被称为锁眼痘,是毒邪损伤脾脏所致。外用宜采用燕脂膏贴敷的方法,内服适合用清热解毒的药剂。

【注释】面部痘疹大多稀疏,仅两眼周围痘疹格外稠密,这种情况叫做锁眼痘。这是由于毒热炽盛,伤及了脾经。治疗时,外部适合贴敷燕脂膏,内部适合服用清热解毒汤。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相关内容)。

清热解毒汤(方剂见“见点症”相关内容)。

抱鼻

痘疹像蚕种一样环绕在鼻子两端,这是毒邪聚集在脾肺,病症危急难以拖延。先用燕脂膏涂抹在鼻子上,再内服黄连解毒汤煎剂。

【注释】面部其他地方痘疹都很稀疏,唯独鼻梁左右痘疹密集如同蚕种,这种情况叫做抱鼻。这是毒邪聚集在脾肺,属于极其危险的病症。首先将燕脂膏涂抹在鼻子上,接着用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相关内容)。

黄连解毒汤(方剂见“结痂落痂”相关内容)。

锁口

锁口痘是凶险的毒邪潜伏在脾经,痘疹或单颗或成双地环绕口唇而生。治疗时,外治法用针刺结合燕脂膏敷贴的方法,内服药宜用泻黄散,这样病情就能得到缓解。

【注释】在一侧嘴角有一粒痘疹,比其他痘疹明显更大,质地坚硬且没有痘盘,这叫单锁口。若两侧嘴角各有一粒痘疹,则叫双锁口。另外,口唇上下四周,痘疹连串环绕的,也叫锁口。这些都是毒邪壅塞在脾经的表现。痘疹刚出现时,要赶紧用银针挑破,外敷燕脂膏,同时内服泻黄散,若能让痘疹转为红活之态,那么病情才有好转的希望。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治”相关内容)。

泻黄散

犀角 黄连 生地 青皮 木通 石膏 丹皮 荆芥穗 牛蒡子(炒、研) 大黄 红花 紫花地丁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锁口泻黄散最灵,犀连生地青木通,石膏丹皮荆牛蒡,大黄红花合地丁。

锁唇

锁唇痘是痘疹聚集在口唇内部,出现肿胀、干裂、颜色干黄、质地板硬坚实的症状。治疗需在泻黄散中配伍猪尾膏,同时采用燕脂膏贴敷之法,不可稍有延迟。

【注释】痘疹出现且攒聚在口唇内部,这种情况叫做锁唇。症状轻时会口唇焦裂、肿痛,严重时则口唇板硬、颜色干黄,这是毒火从脾脏发出。需赶紧用泻黄散配合猪尾膏服用,同时外部采用燕脂膏贴敷的方法。要是痘疹出现黑色,那就是血液凝聚、毒邪锢结,终究无法救治了。

泻黄散(方剂见“锁口症治”相关内容)。

猪尾膏

取小雄猪尾尖血十数滴,和梅花冰片少许,即调于煎剂内服。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治”相关内容)。

拖腮

托腮痘是指腮边痘疹攒聚在一起,正气被毒邪阻滞,痘疹难以顺利起发。应赶紧用黄连解毒汤治疗,若痘疹部位板硬、颜色紫黯,需先使用归宗汤。

【注释】满脸痘疹都很稀疏,唯独两腮部位的痘疹攒聚成片,这种情况称为托腮。这是正气被毒邪阻碍,使得痘疹难以顺利起发。在刚出现痘疹点的时候,毒势还未形成,就应该用黄连解毒汤来解毒。如果痘疹部位表现为板硬且颜色紫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