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要诀1-2(3 / 4)
精神闷乱,胡言乱语,气喘胸满,伴有腹痛、腰疼,不进食、不睡觉,抽搐不止,干呕并伴有失血症状,这些表现构成的病症属于逆症,情况凶险。
【注释】发热并出现神志昏迷、精神烦闷混乱且胡言乱语,这是毒邪潜伏于心;气喘急促、胸满,是毒邪潜伏于肺;腹部疼痛,是毒邪潜伏于脾;腰部疼痛,是毒邪潜伏于肾;不进食、不睡觉,是毒邪潜伏于胃;不断惊搐,是毒邪潜伏于肝。时常干呕且有失血情况,如吐血、尿血,这表明毒邪攻冲致使气血内乱。这些都属于难以治愈的逆症,病情大多极为凶险。
发热症治
痘疹发作时出现发热,本质源于体内火毒,必然有诱因才会如此。像时气变化、感受风寒、受惊、饮食积滞、内热等,都需结合表里虚实的症状来诊断。表热表现为恶寒无汗,里热则是有汗且小便短涩、大便干结。正气虚弱、热象轻微,属于虚证;形体壮实、热象强盛,属于实证。
【注释】痘疹发作出现发热,是因为痘疹本质是火毒,所以在痘疹未发之前就先发热,这里说“自内”,是指这种热是从体内向外散发。而必然有诱使其发热的原因,说的是可能因四季气候不正,感受风寒邪气导致发热;“惊”,是指受到外界异物刺激、跌扑惊吓而引起发热;“食”,是指因饮食内伤、食积停滞导致发热;“热”,是指体内积热已久,从而热邪向外发散。既然内外都有引发疾病的邪气,就应当根据表里虚实的情况,结合具体症状详细诊断并治疗。表热,就是发热症状主要在表,会出现怕冷且不出汗的症状。里热,就是发热症状主要在里,会有出汗现象,并且小便短少且不畅,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正气虚弱、热象轻微,是指小儿形体与正气不足,发热程度较轻。形体壮实、热象强盛,是指小儿形体与正气不虚,发热太过。医生如果能在诊治时详细观察,依据症状进行治疗,那么汗法、下法、清法、补法就能运用得当。
升麻葛根汤
痘疹发热时,应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方,该方对解表邪、透发痘疹都有效,是良方。但需根据不同症状添加辅助药物才更完善。若发热无汗,这是表实证,就在原方中加麻黄、薄荷;若大小便不通且腹痛,此为里实证,原方加 大黄;若小儿形体与正气虚弱,是禀赋不足,原方中加人参、黄芪;热象强盛,即内热炽盛,原方加犀角、黄连、荆芥、牛蒡子、防风;若小便短涩,是热结于膀胱,原方加木通、滑石、车前子;若出现惊搐,是肝心有热,原方加荆芥、防风、钩藤钩、川黄连、羚羊角;若烦渴,是内热过盛,原方加石膏、麦冬、天花粉;若咳嗽气喘急促,是肺中郁积风邪,原方加前胡、桔梗、杏仁、苏叶、桑白皮;若因伤食致腹部皮肤发热,是胃中有食物停滞,原方加山楂、麦芽、枳壳;若出现下利,是肠胃有热邪积滞,原方加黄连、黄芩;若作呕,是胸膈有痰饮,原方加半夏、生姜;若咽痛,是火在上焦,原方加牛蒡子、苦桔梗;若全身酸痛,是外感风寒,原方加羌活、独活;若头痛,是头部受风寒侵袭,原方加荆芥穗、川芎、白芷、羌活。
【注释】痘疹刚开始发热的时候,应当把升麻葛根汤作为主要方剂,因为它既能解除表邪,又能透发痘疹,是一举两得的好方子。然而,必须根据具体症状添加合适的佐使药物,这样才算是尽善尽美。比如,身体发热并且没有出汗,这属于表实证,在升麻葛根汤这个方子中加入麻黄和薄荷;如果出现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腹部还疼痛的情况,这是里实症,就在原方中加入大黄;要是小儿形体瘦弱、正气不足,这是先天禀赋不够,在原方里加入人参和黄芪;如果热邪很旺盛,也就是体内热邪炽烈,就在原方中加入犀角、黄连、荆芥、牛蒡子、防风;要是小便短少而且涩滞,这是热邪结聚在膀胱,在原方中加入木通、滑石、车前子;如果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