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门下1-1(1 / 3)

加入书签

目烂

小儿出生后双眼疼痛难以睁开,眼皮边缘红肿溃烂,这是受到胎热侵袭所致。可内服地黄汤来清热,外用真金散点眼,眼睛就能恢复明亮。

【注释】目烂这种病症,表现为眼皮边缘红肿溃烂,疼痛瘙痒导致眼睛难以睁开。这是因为胎儿在母胎中就蕴积了热邪,出生后,毒热向上攻冲至眼睛,所以出现这些症状。治疗时,需内服地黄汤来清除热邪,外用真金散点眼,病症自然会痊愈。

生地黄汤(方剂见“目不开”部分)。

真金散

黄连(生用)、黄柏(生用)、当归、赤芍药(各一钱)、杏仁(五分,炒后去除皮和尖部)

将上述药材切碎成散剂,用乳汁浸泡一晚,晒干后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取生地黄汁调一钱药末,频繁地点在眼中,病症就能痊愈。

悬痈

腭上肿起的病症称作悬痈,这都是由于胎毒热邪向上冲逆导致的。治疗方法是将其刺破,用盐汤擦拭,再掺入如圣散或一字散,效果显着。

【注释】但凡喉内上腭肿起,形状如同芦笋盛水的样子,就叫做悬痈 ,芦箨就是芦笋。这是胎毒向上攻冲引发的,必须用缠了棉絮的长针,留着针尖去刺肿起处,使青黄赤色的汁水流出。如果没有消肿,第二天再刺。刺完后用盐汤擦拭口腔,接着使用如圣散或者一字散掺入患处。

如圣散

铅霜(一钱)、真牛黄(一钱)、太阴元精石、朱砂(各二钱五分,水飞处理)、龙脑(五分)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每次取用一字量掺入患处。

一字散

朱砂(水飞处理)、硼砂(各五分)、龙脑、朴硝(各一字量)

把这些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用蜂蜜调和少量,用鹅毛管蘸取后涂抹在口腔内。

重龈

重龈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胎热蓄积在胃中。出生后,牙根部位肿胀,疼痛难忍。治疗时需先将肿胀处刺破,敷上一字散,接着服用清胃散,疗效显着。

【注释】所谓重龈,是由于小儿在母胎中时,热邪蓄积在胃里,所以牙根肿起像水泡一样,这种情况就叫重龈。治疗方法是用针将肿起处刺破,用盐汤擦拭干净,然后在外部敷上一字散,同时内服清胃散,肿胀自然会消退。

一字散(方剂见“悬痈”部分)。

清胃散

生地黄、牡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烧)

以灯心草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清胃散治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煅,临煎须要入灯心。

鹅口

鹅口疮表现为白色屑状物布满舌头和口腔,其根源在于胎儿在母体内时,心脾蕴积了热邪。治疗时应采用清热泻脾的方法,内服清热泻脾散,并外用保命散涂抹,若稍有延误,出现口舌糜烂就难以治愈。

【注释】鹅口疮,是指白色屑状物布满小儿的口舌,如同鹅嘴一般。这是因为胎儿在母胎中时,受到母体饮食中的热毒之气影响,热邪蕴积在心脾二经,所以出生后就在口舌部位发作。治疗方法是用清热泻脾散内服,同时用头发蘸取井水擦拭口腔,再涂抹保命散,每天敷抹两三次,白色屑状物消退后病症自然好转。倘若治疗稍有延迟,必然会出现口舌糜烂,小儿无法吮乳,那时就难以治愈了。

清热泻脾散

山栀(炒制)、石膏(煅烧)、黄连(用姜炒制)、生地黄、黄芩、赤茯苓

以灯心草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清热泻脾治鹅口,石膏生地赤苓煎,芩连栀子合成剂,加入灯心病即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