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心法要诀2-3(1 / 4)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去芍加苓术,苓桂术甘去枣姜,茯苓甘草生姜桂,加枣除姜大枣汤。
【注释】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其药物组成就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茯苓、白术。依照这个方剂减去大枣和生姜,就是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药物组成为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依照这个方剂加大枣并减少生姜的用量,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葛根桂枝加麻葛,合麻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麻减半,桂二越一桂倍方。
【注释】葛根汤的组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入麻黄和葛根。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将桂枝汤与麻黄汤这两个方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桂枝二麻黄一汤,是把桂枝汤与剂量减少一半的麻黄汤进行合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把越婢汤与剂量增加一倍的桂枝汤进行合方。
麻黄汤、大青龙汤、越婢汤、越婢加附子汤、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麻桂甘草杏,加膏姜枣大青龙,越婢大青减桂杏,加附加半风水清。
【注释】麻黄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组成。在麻黄汤原方基础上加入石膏、生姜、大枣,就叫做大青龙汤。在大青龙汤的基础上减去桂枝、杏仁,名为越婢汤,可治疗风水病出现肌肤发热的情况。如果患者是阳虚且怕冷,在越婢汤基础上加附子,叫做越婢加附子汤。若患者伴有气喘咳嗽、气逆上冲,在越婢汤基础上加半夏,叫做越婢加半夏汤。临床应用时应当清楚辨别症状,从而准确地进行治疗。
麻黄加术汤、三拗汤、麻杏石甘汤
麻黄加术风湿痛,三拗去桂喘寒风,加膏麻杏石甘剂,外寒内热喘收功。
【注释】麻黄加术汤,就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入白术,它主要用于治疗风湿之邪在表所导致的身体疼痛。麻黄汤去掉其中的桂枝,就称为三拗汤,此方可治疗风寒之邪在表且实证,同时伴有气喘的病症。
三拗汤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减辛加草甘草方,两感太阳少阴证,能发表水里寒凉。
【注释】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由麻黄、附子、细辛这三味药组成。去掉细辛,加入甘草,就叫做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两个方剂不仅能够治疗太阳经与少阴经同时感受邪气,出现体表有热、体内有寒的病症,而且还能治疗因太阳经与少阴经同病,体表有水湿、体内有寒邪所导致的水肿病症。
小青龙汤、附子汤、真武汤
桂芍干姜辛半味,麻黄甘草小青龙,附子术附参苓芍,真武无参有姜生。
【注释】小青龙汤由桂枝、白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麻黄、甘草组成。附子汤由白术、附子、人参、茯苓、白芍组成。真武汤是在附子汤的基础上,去掉人参,再加入生姜组成。
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理中汤、桂枝人参汤、附子理中汤、治中汤
姜附加葱白通剂,更加尿胆治格阳,加草四逆葱通脉,加参茯苓四逆方。理中参术干姜草,加桂桂枝人参汤。加附名曰附子理,加入青陈治中汤。
【注释】由干姜、附子组成的方剂,叫做干姜附子汤。在这个方剂基础上加葱白,叫做白通汤;若再加入人尿、猪胆汁,就叫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在干姜附子汤基础上加甘草,称为四逆汤;在四逆汤基础上再加葱白,叫做通脉四逆汤。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入人参、茯苓,名为茯苓四逆汤,此方能温中利水。由人参、白术、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