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1-9(1 / 3)

加入书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主治中风后出现偏瘫,患者身体没有疼痛,但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行走。长期服用,自然能见到功效。

药物组成:黄芪(六钱,用蜜炙制)、白芍药(三钱,用酒炒制)、桂枝(三钱,选用嫩枝并带皮)、生姜(三钱,取用外皮)、大枣(四枚,去核) 。

加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内经》说:虚邪不正之气,偏于侵袭身体一侧,若侵入较深,就会留居在营卫之中,营卫功能衰弱,真气就会离去,邪气单独留滞,就会引发半身不遂;若邪气侵入较浅,就会出现经脉一侧疼痛。这就是说虚邪贼风侵袭人体的情况。营卫虚弱,邪气就会侵入较深,长时间留滞就会引发半身不遂。营卫充实,邪气就会侵入较浅,随即出现经脉一侧疼痛,这就是风痹病。对于八风五痹这类病症,如果营卫充实,就用续命汤、换骨丹来发散营卫中的邪气。而风痱、半身不遂这类病症,是因为营卫虚弱,就应当用这个方剂来补养营卫的虚弱。所以以黄芪为君药来补卫气,以桂枝、芍药为臣药来补营气,以生姜、大枣为佐药,既能补养又能通调,从而调和营卫。这个方剂是小建中汤的变化方剂,增加了黄芪,减少了甘草、饴糖,其意图在于补养肌表,而不在于补养中焦。如果是左半身不遂,就加当归以补血。如果是右半身不遂,就加倍使用黄芪以补气。手软的,加倍使用桂枝。足软的,加牛膝。筋软的,加木瓜。骨软的,加虎骨。元气虚弱的,加人参。阳气虚弱的,加附子。具体应用需要临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调整。长期服用,没有不应验的。如果外部风邪强盛,那么就应当依照羌活愈风汤,采用补养并发散的治法。

羌活愈风汤

主治年龄接近四十岁,营卫不足、肝肾虚弱且风中经络的病症。症状表现为精神恍惚,言语表达不清楚,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缺乏力量;或者手足出现枯瘦、浮肿现象,又或者手足筋脉拘挛难以伸展。所有风病在稍有好转之后,用这个方剂进行调理都较为适宜。还有刚刚察觉到大拇指和食指麻木不能自如活动,手足力量稍弱,或者肌肉微微抽搐,口眼部位跳动。如果不提前预防并加以调治,三年之内,风病必定发作,这种情况也适宜服用此药。

药物组成:羌活、甘草(炙制)、防风、黄芪、蔓荆子、地骨皮、川芎、细辛、枳壳、人参、麻黄、知母、甘菊花、薄荷、枸杞、当归、独活、白芷、杜仲、秦艽、柴胡、半夏(炮制)、厚朴(用姜炮制)、熟地黄、防己(以上各二两);芍药、黄芩、白茯苓(各三两);石膏、生地、苍术(各四两);官桂(一两);前胡(二两)。

以上药物,每次服用一两,加入两杯水,煎取一杯,去掉药渣,空腹时温服。如果遇到阴天,加入三片生姜,临睡时再次煎煮药渣服用,两次煎药的药渣都要利用,在饭后、空腹时服用。

清热化痰汤

主治中风后出现痰热之象,神气不清,舌头僵硬难以言语的病症。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制)、橘红、半夏、麦冬、石菖蒲、枳实、木香、竹茹、黄芩、黄连、南星 。

加水煎煮后,加入竹沥、姜汁服用。

【注释】中风有内生和外中两种病因:内生病因是由于胃中浊气产生痰液,情志过激引发内火;外中病因是因为形体之气不坚固,感受招引风邪所致。因内生病因发病的,必然出现痰迷心窍而不能言语,内火发作导致神志昏迷。因外中病因发病的,必然出现筋骨不能随意活动,口眼歪斜。单独一种病因发作的容易治疗,两种病因同时发作的难以治愈。然而这种病发作之前,必定有先兆,比如大拇指和食指麻木没有感觉,或者手足无力,又或者肌肉微微抽搐,这是营卫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